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官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2:3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官,均是国家机关的雇员,是百姓的委托代理人,官的薪酬由雇主发放,官代理事项由百姓授权。既然为官,就要过用薪酬养家,为委托人百姓办事,否则就不配官字。官不仅仅是一种称呼,而且是一份责任。官职越大,责任也越大,官责对等。   

  古代官分九级,文官武官从官袍上分,文官官袍上绣的是飞禽: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鸂鶒(xichi)、鹌鹑、练雀。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海马。文官武官上朝议事时各立于其位,叫做职位。文官站在金銮殿的东边,武官站在金銮殿的西边。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贵而不显,华而不炫。韬光养晦,深藏不露。才高而不自诩,位高而不自傲。   

  商人的阿谀奉承,不是对你的尊敬。美人的“投怀送抱”不是你的魅力使然,他(她)们觊觎的是你手中的权力,图谋通过你获取最大利益。   

  治国必先治吏,污吏为片,刁民为点,片安则点定矣!   

  为官要水青一止清正,广兼日月廉明。   

  揽过推功是为官之技巧,揽功推过是为官之大忌。   

  人在庙里就要耐得住青灯相伴的寂寞,在外化缘就要抑制住自己的欲望。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   

  一个官员,如果缺乏做人的道德,为人不坦诚,对人不真诚,工作不虔诚,失却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又怎么期望他政治坚定、爱憎分明、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又怎么期望他作风正派、胸襟开阔、光明正大、一身正气?   

  为官要始终记得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百姓装在心中、把本色进行到底,记住做官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   

  为官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上多出实招、多办实事、务求实效。官员的腐化堕落,是权力的纵容和政府溺爱的结果.   

  官要想干事、肯干事,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不出事,是义务,是本分,是最起码的要求。   

  为官要管好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   

  扬清风建千秋业,扶正气夯万年基。   

  贪财贪色贪权贪者必摊事,清正清明清廉清官定无灾。   

  跳出官场鱼入海,笔扫千军如卷席。”   

  官员不可以把百姓当奴,不可以强百姓所难,夺百姓之爱,滥用百姓的赋权,官员只当是公仆,事于百姓,服务百姓,而不可以凌驾于百姓之上。   

  从领导实践看,影响力从低到高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一种是当部属提及某位领导时,不是摇头叹息,就是嗤之以鼻,可谓“厌而恶之”。一种是部属对领导的才华很钦佩,但不太愿意接近他,常常是“敬而远之”。一种是部属不仅愿意接近他,而且把他引为知己,可谓“亲而近之”。还有一种是虽然与部属不常谋面,但部属心里始终有他,即使离任后大家还在赞誉他、念着他的好,可谓“怀而念之”。显然,后两个层次,是影响力的较高境界。   

  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志在当个好官的人,决不会为了蝇头小利授人以柄。   

  百姓对官员的腐败贪婪极为不齿,但又无能为力,怒气和怨恨只有在他们离任的时候才得以发泄。   

  官员在险恶的环境中,不敢涉险,本能地保护自己,这是多数人的自然反应。   

  为官要决策谋长远,干事利长远,发展为长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上”的胸怀,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政声人去后”。   

  公信力的缺失和缺乏,造成的影响不是一时而是长远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面的,后果的严得了遗传性白癜风的患者该怎样治疗重无异于。   

  寇准母训: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朱元璋: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   

  孟子(孟轲)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粪土,则臣视君如寇仇。   

  商鞅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商鞅说: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   

  晏婴说:朝中之吏,将君王之赏施与百姓,乃代君为之,不可。然,将君王之赏私藏,勿异于盛物之箱,聪者勿如此。   

  李斯说:明君饮食有一定的节制,车马器用有一定的数量,宫室不超过一定的规模。   

  李世民说: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   

  李世民说:“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之言,富贵功名可久。   

  魏征说:官在得人,不在员多;若得其善者,虽少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也无益。   

  清朝张清烙:一丝一缕,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曾国藩曾说:“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明.张君正)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