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财富观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0:3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古典小说《三言二拍》中讲述了一个商人不惜气力地将同行者认为毫无价值的巨型龟壳从孤岛搬到船上带上岸后传买他人而发财的故事。   

  这个发财的故事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却传达出了古人的财富观。天命、品德。作者认为商人之所发财是因为他命好,命中注定发这笔财。才能从孤岛中不惜气力地将别人眼中无用的龟壳搬上岸。二是他的好品格,发了财还不忘同行的人。   

  这种财富观不仅只出现在小说中,古代社会更为频繁。   

  明朝的商人沈万三富可敌国。朱元璋登基时国库空虚,无力修补破败的宫墙,曾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wapask-mip.39.net/mip/question/26908658.html]白癜风的危害[/url]s://wapask-mip.39.net/mip/question/21464337.html]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url]向明间集资。当时的沈万三早已腰缠万贯,毫不客气的向皇上提出对半修墙的要求。着实把朱元璋下了一跳。宫墙修毕,还向皇帝许诺打打赏天下士兵每人五两银子。民间对沈万三的富有大感不解。竟传出他家有聚宝盆的奇说。   

  可见,当时的人们确实把天命与品德视为个人的财富观。认为富有的人都是命好的跟沈万三一样,品德高尚的像范蠡。   

  与中国古人恰恰相反,西人将将智慧和雄心视为发财要诀。文若虚的故事要是让他们来讲的话,其主题肯定是揭示智慧对发财的重要性,能看到常人所不能发觉龟壳的价值。西方人常常教育其子女:1+1>2就是要告诉他们运用智慧,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况且西人是极具野心的民族,殖民扩展是最好的佐证。   

  19世纪中期,两次战争后,西方的文明涌入中国,使儿童白癜风的治疗传统思想备受冲击。中西文化的研究热潮并取得进展。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为此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商业发展。商人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低下,声名狼藉。“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分化中商人排行末尾。经商更是被冠以不入流的行业。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又怎能孕育出所谓经商智慧并加以重视呢?有的只是安分守己,听天由命的思想。   

  中国古代人民的性格整体上是属于内敛的,也就是缺乏上进思想。这种安于现状的思想使资本积累极其受挫。内敛的思想多半来源于道家“老庄”等无为复归自然的思想。另外,历代统治者极其重视对人民的精神的统治。焚书坑儒,独尊儒术,文字狱等钳制了人民的思想的同时也抹杀了人民的创造力与进取心。   

  与中国农业文明恰恰相反的西方海洋文明则上演了一场好戏。由于地理环境不适合农业耕种,人民为了生存只得另寻他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航运条件,走上了海外贸易殖民扩展的道路。西人在长艰苦的海洋漂泊中、在长期广泛地于外界接触中渐渐地培养出狂野奔放,开放进取的思想。大海使他们心胸开阔,志向远大。这无疑是海洋馈赠于西人的一份宝贵财富。梁启超有云:海洋文明,催人奋进。这无疑是西人睿智与雄心财富观萌芽的沃土。   

  如今从历史与现实的高度看,我们不能藐视古人安分滞后的财富观,也不能一味得拔高了西人的财富观。不可否认,古人的财富观在今日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西人的财富观未尝没有缺点。我们不妨心胸宽广志向远大,更加的重视智慧对财富创造的重要价值。当我们失败时,也不要心灰意冷,失去信心,自可以以天命加以宽慰。当我们财源广进之日更要学会感恩于回报社会。学会驾驭金钱而非成为他的奴隶。   

  惟有如此,我们方能进可攻,退可守,在追求财富的航程中一帆风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