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高觉新形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21:0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觉新是巴金在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家》里塑造的封建制度受害者的典型形象。作者通过他的悲剧干货分享微信营销都有哪些技巧如何进行命运,控诉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罪恶,也反映出中华民族在追求进步过程中的犹豫和徘徊。   

  觉新作为高公馆里的“长房长孙”和一切事物的执掌者,这种环境和特殊的地位、身份,决定了他对封建礼教所采取的“作揖主义”“逆来顺受”的态度,来支撑这个家的门面,延续其所谓的门风。虽然有维护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一面,但就其主导方面来说,他是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   

  一、理想的破灭、爱情的受阻、丧妻失子的打击,使觉新一步步陷入了痛苦与绝望之中,他的不幸命运,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他的懦弱、顺从、委曲忍受又温良的性格。   

  “懦弱”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第940页)里有这样的注解:懦弱:软弱,不坚强。古人发明了这个词语,说明古时候就不赞许懦弱的人。其实,觉新有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的自由,却屈从于家长的安排,向罪恶的社会制度低头,表现出了他的懦弱,具体表现在:觉新自幼聪慧,父母钟爱,先生赞美,是个不折不扣的“宁馨儿”;在中学里成绩优秀,他喜爱化学,并打算毕业后到上海或北京的名牌大学深造,还想到法国去留学;与梅表妹青梅竹马,从小到大感情很好,对感情有着美好的向往……   

  然而却遭到了爷爷和父亲的反对,安排他到拥有自己股金的公司去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定了一门亲事,匆匆完婚,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他不作声,只是点点头……”小儿四病之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及治疗,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这正反映了觉新委曲忍受、懦弱顺从的性格。从此,他的思想就象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由此可见,觉新活着有点“窝囊”。“窝囊”一词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83年9月北京第13次印刷第579页)有这样注解:窝囊:wōnang①因受委曲而烦恼;②无能;怯懦。我认为用这词来形容觉新,一点也不过分。无能,怯懦,胆小怕事。面对猖獗的恶势力,只知躲避、退缩而不敢挺身而出,只是一味地“点头”—窝囊。觉新从一开始就没有反抗,倘若他在追求个人理想、事业的问题上能够坚持自己的意愿,拒不服从长辈的安排,或者有一点点反抗,哪怕有觉慧反抗的五分之一,也不至于后来在爱情上受阻,更不至于让妻子死于荒郊野外;让惠表妹丧生于封建信。明明自己有理,可以力争,却畏畏缩缩,一味只知迎合他人,曲意奉承,做一个孝子贤孙,含泪奉行吃人礼教的规范,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去反抗,并因此而逐渐麻木,这就是窝囊。   

  正是由于觉新一开始就为封建势力奠定了软弱的基石,才让那些封建家长们“踩着鼻子上脸”,让觉新一步步陷联兴兴河湾秋后吃一宝,百病自然好入痛苦和绝望,同时也给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机会。接踵而来的是他与梅的爱情遭到破坏。这是封建势力对觉新的第二次打击。觉新与钱梅芬本是姨表兄妹,自幼在一起玩耍、读书,青梅竹马。在觉新看来梅表妹是一个“最中意的姑娘”。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情却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破坏了。父亲用抓阄的办法为觉新决定了另一个姑娘;而梅也被迫按照母亲的意旨嫁到了外地,婚后不到一年就守了寡,抑郁成病,吐血而死。这给觉新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刺激,这正是封建婚姻制度造成的爱情悲剧。就是这样觉新仍没有反抗意识,还是一味地顺从。后来,觉新总算从他的妻子瑞玉和儿子海臣身上得到了一点安慰,然而不幸的事又接踵而至。当瑞玉将要临产时,以陈姨太为首的封建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会冲犯高太爷的尸体,强迫瑞玉到城外分娩,致使瑞玉惨死于荒郊野外,连最后一面也无缘相见。觉新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乖巧伶俐的小海臣身上,但因他不愿违背“一口不吃两家”的信条,延误了病情而至使爱子夭折。   

  在这丧妻失子一系列不幸遭遇的沉重打击下,温良懦弱的觉新陷入了痛苦与绝望中。就在这时,同病相怜的蕙表妹来到了高家,蕙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使觉新又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暖。然而蕙表妹又被舅父许给了郑家。不久被封建婚姻和封建迷信送上了死亡的道路。觉新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这是他一次又一次在吃人的封建礼教面前妥协的结果。   

  他这软弱的性格,将他一步步推向悲剧的深渊,决定了他永远达不到理想的彼岸。   

  二:他的不幸命运,终于使他有所觉醒   

  一位哲人说过:“理想是鸟儿的羽毛,而信念则是一对有力的翅膀。”只有恪守住这份信念的净土,才能飞过重重迷雾、超过湍湍激流,最终飞到理想的彼岸。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苏武能忍得住塞外的彻骨之寒,是因为他有着“苏武节,骨铮铮;为国辱,重亦轻”的坚定信念;荆轲敢冒风险去刺杀秦王只因为深圳人,为什么你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他怀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必死决心与必胜信念。古人也曾论述过艰难险阻与遇事态度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临危而志更坚”是成功之道。然而,觉新没有这样做他,只是一味地顺从、忍让。家长们要他遵循封建迷信,把妻子送到城外生产以避免“血光之灾”时,明明知道这样做危险太大,也对不起瑞玉,却不得不这样做,毫无反抗,连家人袁成都皱着眉头说:“偏偏有钱人家规矩这样多,大少爷为什么不争一下?”当瑞玉难产而死,终于使觉新有所醒悟。文中曾这样写到:“他本来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跑到里面去,跑到妻的床前,向她忏悔他这几年来的错误,哀求她的最后的宽恕,可是已经太迟了,两扇木板门是多么脆弱的东西,如今居然变成了的君主,它们挡住了最后的爱,不许他进去跟他所爱的人诀别,甚至不许他到她的面前痛哭一场。他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爱的两个女人。”他终于醒悟了,可是却只剩下一个孤单寂寞的他。   

  三:他认清封建统治者吃人的狰狞面目,放弃幻想,走向了反抗的道路。   

  觉新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同他的整个思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