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一种奖励,是用道德十字架捆绑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1 21:2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杀警越狱逃犯高玉伦在侄女家被抓,网上记者采访其侄女婿时问知不知道举报有15万元举报奖励?其侄女婿接受采访时答:这钱你拿在手上,能花得安心吗?”   

  不否认其侄女婿有农民的纯朴,可能感到这钱花的让亲朋耻笑;也不管他不报违法,报了有出卖亲人的内疚的纠结,但就记者的提问,我确实感到很阴暗。记者想在抓住逃犯的报道中再挖掘出一个道德的楷模,用这种带有引导性的话语,让对方不好意思接受,或在记者的引导和大义灭亲非因利出卖的道德光环下,迫使其家人捐出此笔专项款。   

  公安部门对重大逃犯重大线索举报的奖赏,是有法可依,也是为了减少逃犯在社会再造成重大危害的防范措施。高玉伦侄女婿及家人将其抓获,获得这种奖励,是理所应当的,如他不报案,他还可能获包庇之罪。而且,他的报案,也是有相当的危险性的,面对一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在求生的本能下,抓获他是有很大的风险性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去作的事的。这种奖赏是理所应当获得的,而且他承担了抓捕中有生命危险的风险,也避免了危害社会的罪犯在次犯罪,与公与私都应得到奖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报道很喜欢对一些道德楷模,或获得重大奖励的人的捐款或放弃奖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赏而大加赞美。于是有买彩票中奖的,取完奖款后不得不捐一笔款给什么希望工程啥的;见义勇为者,因其成为了英雄,奖金也是不好意思再拿了,只能捐出去;获上级奖励的一些科学家、艺术家、老师等,本身生活十分的窘迫,但却只能高风亮节的把钱捐给了学校或项目中。他们有的很缺钱,但却不能去要这笔钱。从法理上讲,他们即然获了奖励,就完全有权支配这笔奖赏,而且国家也好,组织机构也好,即然设立了这笔奖励,就有奖励的理由,就有获奖人支配这笔款项的正当的权利,但就因为他们是楷模,已经被道德的十字架捆绑上了,所以他们身不由己的被舆论和道德,逼着放弃了这种权利。   

  对于这种的无奈被捐的行为,我觉得应以立法的形式,保护获奖者享受奖励的权利。   

  近些年,中央电视台频繁的开展了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等评选活动,一些省台也开展了此类的评选活动。我对评选出的这些感动中国或最美的乡村教师、医生十分的敬佩。   

  但不知为什么,每每看到那些道德情超乎寻常的人,生活在缺电缺水缺起码物质基础的艰苦环境中时,心中总有种隐隐的疼痛。   

  由于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巨大,造成农村教师、主要是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随之进一步扩大。大城市、中心城市、县城、乡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工作、生活条件悬殊,一般县城的教师比乡镇教师的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或一半,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这种教师的流动,有多种原因,但最大的原因就是生活环境和待遇的吸引。   

  为什么无私奉献、烛照别人燃烧自白癜风治愈己的就应是生活在没有尊严、没有起码的教学条件的乡村教师?他们奉献了青春,也贴上了家人和孩子,他们让大山的孩子看到了外面多彩的世界,但自己却一生面对日复一日的枯燥和单调的生活。他们拖着瘦弱的身躯劈柴,举着沉重的农具耕地,翻着崎岖的山路行走,他们历经痛苦,饱经风霜,有时还会过着食不果腹的饥饿生活。   

  他们的无私和奉献,配得上媒体的褒奖、社会的肯定。但这种更多的讲奉献而缺少人文关怀的艰难生存环境,其示范作用在今天这个时代,还能感召多少人去象苏联乡村老师瓦尔瓦拉那样,心甘情愿含辛茹苦地去奉献一生?媒体的一片赞美其艰苦中的坚守的赞美,堵上了想调到条件好些地方的乡村老师的嘴,也让找不到人替或不想找人替的教委官员们,冠冕堂皇的让其发挥榜样的力量继续革命了。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白癜风治疗方法们,已没有勇气谈待遇了,除了奉献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最美有时失去了原来的含意,就会变成一个沉重的道德十字架。   

  最美可以是一种褒奖,也可能是一种掩饰。对于建国六十多年仍然如此的办学条件,对于一个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而无人替换的制度,对于在工资待遇不向艰苦岗位和地区倾斜的政策,对于无动于衷的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忽视教育、懒政惰政的渎职,都被最美这个溢美之词而掩饰了如此多的不作为。   

  最美不应只是道德上的美,而也应包括形象的美,环境的美,物质的美。为了让崇高和奉献继续,国家必须让所有最美的乡村教师活得体面而有尊严,让乡村的孩子有更宽敞明亮坚固的教室。国家虽然从2013年开始,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并按照“以岗定补,在岗享受,离岗取消”的原则,重点向条件艰苦的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村小学和教学点倾斜。但这种补助还是力度太小,不能形成吸引力,如果国家加大补助力度,提高补助标准,让其可以和城里老师待遇持平或高于城里,在事业激励和待遇吸引下,会有越来越多昆明白癜风治疗的人选择在乡村任教。还有,要坚持志愿者支教这一充满爱心的行式,同时,对于乡村教师采取轮岗制,不能让一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干就是一辈子。   

  不要只是习惯性为最美乡村教师鼓掌流泪,再给人家一个最美的称号,这似乎得到了心灵的安慰,也似乎没有了内心的愧疚。想想最美教师回到大山里后,更多的仍是面对四处漏风雨的破教室,仍然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生活,我们的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想要让最美的烛火照亮乡村孩子的心灵,并得到传承,就要有所作为,在政策上、制度上、措施上采取一些具体行动,让温暖孩子心灵的人,也得到心灵的温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