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0.875][size=1.125]琼林新村坐落在喜马拉雅山深处,大约五公里之外,中印军队的大规模军事集结和对峙引发了对边境战争的担忧。
[size=1.125]这片土地曾经是一座空旷的山谷,海拔超过3000米,只有当地的猎人会经过这里。后来,中国官员修建了琼林村,并花钱让人们从其他定居点搬到这里。村中的房子全都一个样,道路修得很好。
[size=1.125]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称这些人是“国土的守护者”。琼林村的村民实际上是中国对印度最东部阿鲁纳恰尔邦主权主张的前线哨兵,北京坚持认为阿鲁纳恰尔邦是中国统治的西藏的一部分。
[size=1.125]许多像琼林这样的村庄应运而生。在中国西部,这样的定居点沿中国与印度、不丹和尼泊尔有争议的边界建立起来,为中国主权赋予了一种全新的、不可否认的永久性。在北部,这样的定居点加强了安全,促进了与中亚的贸易。在南部,这样的定居点防范着来自东南亚的毒品和犯罪。
[size=1.125]
[size=0.875] Sources: Jiagang Village – video still from CCTV (state media); Gyalaphug Village – local government of Luozha county, Shannan (Lhoka),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Fumin Village and Aimin Village – Tian Shan Wang (state media); Shibanzhai – Hong He Daily (state media)
[size=1.125]这些建设是习近平利用平民定居点悄悄巩固中国对遥远边境控制的最明显迹象,就像他在有争议的南海采取的渔民民兵和人工岛屿措施。
[size=1.125]《纽约时报》对中国边境沿线的定居点进行了测绘和分析,首次详细地以视觉方式呈现了中国在短短八年内如何通过战略性的民用前哨重塑边境。
[size=1.125]人工智能公司RAIC实验室扫描了行星实验室(Planet Labs)拍摄的中国整个陆地边界的卫星图像,时报与RAIC实验室合作,确定了新村庄的位置,并将它们与历史图像、官方媒体、社交媒体帖子和公共记录进行了对照。
[size=1.125]西藏问题独立研究者马修·阿克斯特和伦敦SOAS大学教授罗伯特·巴内特称,地图显示,中国在与印度接壤的每个喜马拉雅山口附近,以及与不丹和尼泊尔接壤的大部分山口上都至少建有一个村庄。两人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西藏的边境村庄,他们对时报的调查结果做了评议。
[size=1.125]
[size=0.8125]Source: China United Front News Network (state media)
[size=1.125]虽然这些前哨站点本质上是民用的,但它们也为中国军队提供了快速调动部队至边境的道路、互联网和电力服务。村民在偏远地区充当耳目,阻止入侵者或逃亡者。
[size=1.125]阿克斯特说:“中国不希望外国人在不受中方安全人员或公民喝停盘查的情况下随意跨越边境。”
[size=1.125]定居点的增加加剧了该地区对北京野心的焦虑。冲突的威胁始终存在:自2020年以来,印中军队在边境地区爆发了数起致命冲突,双方数万名士兵仍处于备战状态。
[size=1.125]中国的耳目
[size=0.8125]Source: RAIC Labs and The Times analysis of Planet Labs satellite imagery
[size=1.125]中国明确表示,这些村庄是为了安全而建。2020年,西藏边境一个县的领导告诉官方媒体,他将把3000多人转移到边境的“控制薄弱区、争议带、空白点”。
[size=1.125]新德里的战略事务分析师布拉玛·切拉尼表示,中国在有争议的边境地区悄悄建设军事化村庄,是在陆地上复制其在南中国海成功使用过的扩张做法。
[size=1.125]“他们想改变景观和人口,”阿克斯特说。
[size=1.125]
[size=0.8125]Sources: Pangda Village – User Turuisite via Xigua; Gyalaphug Village – local government of Luozha county, Shannan (Lhoka),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size=1.125]多年来,政府迫使许多游牧藏人卖掉牦牛和绵羊,离开草原搬进房屋,但往往没有给他们提供明确的谋生方式。居民们不得不以打工为生,而不是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