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玩诗弄词: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6:4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坛很有名气的诗人。所以有名,一个是因为他是徐志摩的学生,再一个就是这首诗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细究诗人出名,最重要的是要写出一首能够被人记住的诗,不求家喻户晓,至少要能够在整个诗坛流传。当然,能够流传的不一定就是经典名言,譬如“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只能说迎合了人们潜意识里低俗的话语,论其思想意蕴,从余秀华的这首诗来看,很难琢磨出什么更深的东西。自然,这与我的水平局限有关。可以断言,类似如此的诗,不过是过往之风,随飘随散,不会成为什么经典。对卞之琳而言,他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写诗,诗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短,精巧而玲珑,且联想丰富,有极强的跳跃性,注重戏剧化与哲理化,其题材多从日常白癜风患者的治疗的有效方法怎么样生活中提取。诗意的内涵都感到叫人意外,多少偏重于晦涩和冷僻。这就给读者以很大的阅读困难,除了研究者外,谁会花时间去研读很难叫人读懂的诗?所以,他的诗虽多,但唯有这首《断章》成为非常流传的诗篇。   

  这首诗无论读和品都不太困难,而且意蕴极深,且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网络上搜了许多对这首诗的欣赏之作,但几乎都停留在男女之情的欣赏上。如果从诗人与张允和的师生之恋这段感情经历来看,把这首诗看做“情诗”也是未为不可的,也许诗人写的就是一首情诗。但诗人创作诗歌,不管诗人当时是什么想法,诗一但发表,能够被人阅读和欣赏,而且在阅读和欣赏之时,超越了诗人的臆想,跨越了一首诗所容纳的范畴,那么,这就是耐读耐品之诗,就是所谓的含蓄隽永,就是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   

  这首诗中的“你”、“看风景的人”、“明月”都可以看作虚拟的代词,不是特定的指向。这么看,意蕴便深广起来。这里描摹出的画面,“桥”、“楼上”“窗子”“梦”,也不能简单地把其看为具体的物象。倘若把这个画面用我们的心灵之眼将其扩展,把这些诗句里的意象融入我们人生的境遇遭际之中,品味起来,便是意味深长,甚至是令人感叹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里的这个“风景”是什么风景?这在每个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为富不仁不择手段的商业战场,单位里你嫉我妒互相拆台的故事等等都是一个风景。我们看到这么一个风景之时,就会很自然地嘲笑或者感叹演绎这个风景的人。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楼上的人也在把你的故事看成风景,你也是一个风景,自然也会被人嘲笑或者感叹。所以,当我们议论别人的时候,却想不到别人也正在议论我们呢。我们嘲笑别人的时候,别人也正在嘲笑我们呢。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里的“明月”是谁?姑妄言之,可以把这个“明月”看成是你的领导,或者看为你赚了一笔大钱,因为只有领导和钱才能给你带来福气,才会让你装饰的富丽和美好。但是,你的富丽和美好,却在你不知道的状态下,给了别人以一个美丽的梦想。   

  诗里体现的是人的一种迷惘,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争斗的关系隐藏在诗里的字里行间,诗的意境蕴藉深远,强烈深沉的哲理寓于画面之中,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思索。最后说句题外话,一个人要想跳出这个圈是很难很难的,但无论是谁,真的能够跳出这个怪圈,那么,这个人不是圣人就是君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