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秭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8:38: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震予我悲痛,我却还以诗歌。   

  ——赫舍里荣乔   

  有幸收到了赫舍里兄弟寄来的作者签名赠与的诗集《秭鴂》,感触颇深。   

  一本沉甸甸的《秭鴂》,不仅仅是二十章叙事诗歌,更是“5.12”的缩影。16页高清晰图片印证了震源龙门山牛圈沟曾经的美丽与震后的悲怆,一幅幅黑白的插图或虚或实,考究的设计与印刷,以及每一页的灰白斑驳的边框,无不侵染我的内心深处,勾起对“5·12”地震那段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来自电视画面的片片回忆,图片与《秭鴂》中深情的诗行相呼应,仿佛触手可及灾难中的血泪与哀鸣,封面那富有诗意而又充斥悲情的书名——“秭鴂”,以及封底上那块印有“牛圈沟5·12震源点”字样的石头图片,都加剧了此书的感染力。   

  拿起此书,“秭鴂”二字一下子将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远古的传说:相传,在四川北部的龙门山,一个痴情的女子为了寻找她叫做“古贵旸”的失踪的爱人,翻山越岭,最后竟化作了一只秭鴂,啼血而鸣,声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古贵旸,古贵旸……”   

  《秭鳺》作者赫舍里兄弟的父亲生前曾感叹:“古贵旸的叫声如此凄美,应该为蜀鸟的鸣曲写一首歌词。”于是,作者赫舍里兄弟遵从父亲的遗愿选用“秭鳺”为题名,借用“杜鹃啼血”表达对地震中遇难的同胞无限的怀念,对龙门山人民抗震救灾精神的无限崇敬。《秭鳺》的读音类似“子归”,有孩儿归家之意,恰好映衬了本书所描写主人公重返家园的艰难历程。   

  《秭鳺》作者赫舍里兄弟并不是龙门山人,他们年轻时作为知青曾双双在龙门山区插队,为此龙门山成了赫舍里兄弟的第二故乡。那里有他们的朋友和亲人,他们用切身的感受和对那片山林的热爱,用语言的最高形式“诗歌”和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用饱蘸真情的笔洒泪写下了《秭鳺》。   

  我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伴着零零散散的光阴,而读《秭鳺》却是一气呵成,诗中几位主人公的命运一直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不忍释卷,“汶川之痛,华夏之哀”再一次袭上心头。   

  《秭鴂》取材于5·12汶川的真实故事,主要以在牛圈沟三岔河水电站实习的大学生欣靓及其六岁的外甥和水电站一名青工杨杨的视角,为我们还原、再现了“5.12”那段痛苦、炼狱般的几天。虽经过文学加工,但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地震带来灾难和灾难过后心灵的撞击。山崩地裂、桥塌路断、河流堰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夭折,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灾区的人们人们饱尝失去亲人、家园毁损之痛,怀揣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亲情、爱情的向往,历尽磨难,顽强自救,体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协作精神和人性的真善美。   

  感谢赫舍里兄弟用诗的语言,为读者塑造了鲜活的形象——在灾难中成长的六岁小男子汉畅畅、重燃对生命渴望的水电站青工杨杨和果敢、善良、舍身忘我的准新娘欣靓,甚至是那条忠实的黄狗汪汪,他们的真情与求生的欲望让我震撼,在生与死面前,大爱得以体现,那一句句短而意坚的话语使人性升华。“小姨你放手!”“我们有路了!”“请不要责怪我!”……   

 四川白癜风医院 读罢《秭鴂》,我深深地感悟到书中开篇那句话——“地震予我悲痛,我却还以诗歌。”此刻,唯有诗歌能表达我们对那场灾难的情感,因为忧伤是诗歌的灵魂。   

  《秭鴂》的诗行里,处处都洒满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赫舍里兄弟用真情真意、用亲身经历、亲临其境,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将千千万万个难以忘怀的情节浓缩在这段记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整部诗集荡气回肠,一个历史灾难的瞬间让“5?2”定格成一幅悲壮的画面。   

  重峰遥遥邻天堂,   

  溪流潺潺谐湔江,   

  山风谡谡吹斑笛,   

  杜鹃声声古贵旸……编辑评语地震予我悲痛,我却还以诗歌。 (作者自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