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生或叔侄、姨甥茶礼茶艺流程:中国古典文人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9:4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生、亦师亦友茶礼茶艺流程   

  叔侄、姑侄、舅甥、姨甥等关系皆依此例,本文著述之茶事模拟‘主人在家接待姑姑与小表妹’。   

     

  1、秩序井然   

  取茶器、涤器、烧水、侯汤   

     

  2、温良恭俭让   

  A、取茶取水、请芳茗甘泉合、分开水待凉、   

  B、洗茶:分离小礼茶浴茶器,上杯口朝上投茶适量于其中,装好滤网,加入适量温水,将下杯倒扣于上杯,旋拧紧,倒置茶器于桌上,师生共赏浴茶之趣。   

  浴茶水温、浸泡时间及浴几遍,依所用茶叶品类而定,‘信阳毛尖’‘君山银毫’等芳茗类新芽茶当用温凉之水浴两次;‘蓝天玉叶’‘六安瓜片’等嫩叶类可中温之水洗一次;乌龙茶用中高温之水洗一次;普洱茶可用沸水先将茶器两杯分别预热,换水投茶,直接成汤,过滤,倒出浓汤于亲之杯,再分杯勾兑,既可饮用。   

  【释义】题解:‘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本是古代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代有时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在此茶艺中‘字意多取谐音’,唯是一个‘恭’字实指,取茶取水神情仪态宜恭敬庄重。而‘温良’意指水烧开后,要待水温降至温凉适中,以为洗茶和盅漱尝甘之用。‘俭’则意指检视茶器、什物、茶叶及捡出干茶中的‘异质’。‘让’是观看洗茶过程中的‘茶水与空气’之‘让’——水让气升、气让水落,气泡冲进上杯,茶叶在上杯水中翻腾,灰尘杂质从上分离穿过滤网沉降到下杯漏斗壁上,洗茶之水自动从漏斗注入下杯之中,茶叶留在上杯。看浊降而清升,器中之物各得其所,甚是有趣。   

     

  3、大德成汤   

  茶、水首次成汤在浴茶器中进行,水温依茶而定,茶汤总量依师长之杯容量定,以茶倒入师者杯中不溢并能放入分茶的汤匙为限。因为汤中茶叶在饮者眼前手上便于赏茶怡情,所以,采用连叶带汤分茶法,在饮者杯中分别进行再次成汤。   

  绿茶首次成汤,其汤曰:玉露;二次成汤,其汤曰:金汤;三曰:银汤。芳茗三泡为限,逾之则次不堪品饮,更逾则害。至于‘铁观音’者,其茶老道,用水高温,可有‘铜汤’‘铁汤’之饮,‘锡汤’之饮,再次不可。此为吾法。‘无太过,无不及,致中和,天人一。’   

     

  4、忠恕之道   

  尝甘怀远,忠恕人间:   

  此尝甘式,以盅盛清泉漱口、品尝。以盅漱口,称其盅漱,忠恕之道也。主人用尝甘壶分清水于漱盅,请众宾客共修‘忠恕之道’。尝甘程序:包北京白癜风医院,漱,吐,含,纳、赞。饮者应:适包水,缓漱口,轻吐秽,含清明,纳圣洁,乃赞曰:‘厚德载物,上善若斯。炎黄圣德,遗泽于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世。清白做人,心不存欺。忠恕之道,终生行之。”   

  【注】忠恕释义:中国儒家伦理范畴,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   

  忠者,心无二心,意无二意之谓;恕者,了己了人,明始明终之意。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负水斋居士曰:“成人之美乎;换位思考乎。理解万岁欤!”   

  《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使尔也。”   

     

  5、授茶礼   

  授茶礼以‘师者、长者、前辈’(简称先生)为主动,‘学生徒弟晚辈学弟学妹’简称(后生)从之。其法如下   

  A:师生二人法——先生取浓茶四六分至两杯,师六生四,师从己杯分六分之一给后生,师生茶均。后生躬而礼受其茶。   

  B:亲北京白癜风医院属三人法——姑姑带小表妹来访。投茶适量成汤,口杯3个;姑姑分茶两杯,姑七侄三,姑先从己杯分七分之一给侄儿,再分三分之一给己之女儿(主人的小表妹);表哥向象征性的分些许茶给未成年的小表妹。后生们皆礼受其茶。   

     

  授茶礼释义:   

  A:俗话说师徒如父子,学生是老师的衣钵继承者。老师的精神有类于父母之骨血精神。   

  B:分级依次‘授受茶’既象征宗族血脉延续、家族精神传承,又象征后生愿以长者为师,慕其精神、学其知识。   

     

  6、饮礼,续水三回,三杯九品   

  ①一道茶:因材施教、诲人不倦   

  先生执壶   

  A:先生先为后生加清水,后加水己杯,后生应双手恭受,放杯。   

  B:姑姑先为己女儿加清水,再为侄儿加水,最后加水己杯。各取其茶于己面前。做母亲的应为未成年人端杯,并嘱咐其待茶稍凉再饮,不要烫着。待母亲放杯于桌,女孩儿左手曲二指于桌上叩谢。后生在长辈柔和慈祥之目光下先饮,一饮三品。父母对子女呵护照料的程度可视其年龄而定。   

  茶礼释义:浓茶象征教养,清水象征家庭教育与社会教化及自我修养。人之有别于禽兽则在于,兽类有生无教,人类则有养有教。故,古人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然,亦有为人之师者,不正己修德、得过且过、误人子弟,实‘欺世盗名’之徒而。   

  何谓师者?何谓长者?   

  韩昌黎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负水斋居士说:“为人师者,当效孔子‘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聿修厥德,方为良师;为人子弟者当效孔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孜孜以求,方为学子。且孔子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和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他重视德育的主张”。   

     

  ②二道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程门立雪,孜孜以求:   

  先生执壶,三饮九品饮过一道茶,后生推杯至桌中央,起身正立,待先生再赐高教;先生再次执壶,先为后生续水,后为己续水,推杯给后生说‘安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俗话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