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摩登4隐藏待遇84404儒家经典翻译中的宗教化伦理认知隐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7 20:0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摩登4隐藏待遇84404儒家經典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代表,其思想与历史文化价值一直为欧美哲学界、伦理学界和宗教界所关注。因此,数百年来,欧美国家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也一直没有停歇。16至18世纪欧洲非英语国家,如意大利和法国,是儒家经典翻译的中心,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儒家经典的翻译主体逐渐由非英语国家译者转变为英美国家译者。以罗伯特·马礼逊、裨治文、理雅各以及赖发洛、苏慧廉为代表的传教士汉学家,开启了儒家经典翻译的先河,为其在英美社会的认知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后,儒家经典英语翻译的中心从英国转到了美国等国家。庞德、陈荣捷、林语堂、森柯澜(加)、戴维·亨顿(美)、白牧之(美)、安乐哲(美)等相继翻译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等经典,为美国民众开启了了解中国儒家文化的门户,大大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其后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儒家经典英译一直长盛不衰,产生了大量译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力引擎。纵观儒家经典英译的历史,由于历史条件不同,英语为母语的译者的认知态度经历了从文化中心主义到文化对话的变迁,其所表现出的认知方式也千差万别。在众多西方译者当中,对于典籍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传教士译者将儒家思想宗教伦理化,体现了译者宣扬上帝遍在性及基督教伦理的价值取向。这种现象表明,儒家典籍同样是传教士译者实现其目的的工具。但客观上,这种宗教伦理隐喻化翻译,也向海外输出了儒家伦理思想。

  一、“God”“Spirit”与我国古代的“上帝”与“神”

  儒家典籍是英国传教士译者发掘有关上帝信息的重要文献资源。在一切有可能用基督教神学观念进行隐喻翻译的地方,他们都做了最大的努力。例如,在儒家经典翻译中,理雅各始终贯穿着这种精神。表现最突出的地方是《易经》《书经》《诗经》《孝经》等书的翻译。在《易经》译本中,理雅各抓住《易经·说卦》中帝与神的字眼,极力进行隐喻性解释和翻译。在译本的前言中,理雅各强调《说卦》第八和第十节通过八卦说明了“上帝一年四季对自然进行化育”,并通过“‘他的神(His Spirit)’的作用体现出来”[1]50。他认为用“‘God’来翻译‘帝’是正确的”[1]51,并认为“神”就是“帝”的化身,就像“圣父”和“圣灵”一样,并把“神”翻译成“His Spirit(他的神)”。再如《说卦·六》:“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理雅各译作:“When we speak of Spirit we mean the subtle(presence and operation of God) with all things.”意思是说神是帝的现身和化育,其隐喻原型就是基督教里的圣灵是圣父的显身。既然上帝是万能的,后文紧接的“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却又译作:   For putting all things in motion there is nothing more vehement than thunder; for scattering them there is nothing more effective than wind; for drying them up there is nothing more parching than fire; for giving them pleasure and satisfaction there is nothing more grateful than a lake or mash; for moistening them there is nothing more enriching than water; for bringing them to an end and making them begin again there is nothing more fully adapted than Kn.[1]427

  意思是说动、燥、说、润、终的力量莫过乎雷、火、泽、水、艮。这与前文有明显的逻辑矛盾。有趣的是,在同一个绪言里,理雅各警告读者不要相信《易》及《十翼》中的神秘主义,方能“走上科学的正途”[1]38。这无异于在说,译文中被嵌入基督教教义是科学,或者上帝就是科学。我国当代经学认为,《易经》中的神非鬼神之神,而只是说明万物是可以认知的,非不可知。但《易传·说卦》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一节,理雅各译作:

  God comes forth in Kn(to His producing work); He brings (His processes) into full and equal action in Sun; they are manifested to one another in L; the greatest service is done for Him in Khwan; He rejoices in Tui; He struggles in Khien; He is comforted and enters into rest in Khn; and He completes(the work of the year) in Kn.[1]425

  该译文把八卦与基督教的God联系起来,从而使“帝”真正成了神秘的存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