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唐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

[复制链接]

1599

主题

1599

帖子

4866

积分

星星组

积分
48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0 01:5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南北朝北京哪里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url]到唐朝这一阶段,我国古代制瓷艺术逐步形成了青釉和白釉两大系统和“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其中“北白”以河北邢窑白瓷最为突出,“南青”指南方的越窑青瓷。   

  陆羽在《茶经》中说,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丘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州也,瓯越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由此可见,从茶道方面来说,在陆羽看来,越瓷是最完美的瓷器。   

  越瓷如何?如冰似玉。   

  越瓷胎质细腻,釉层匀净,造型规整。在装饰处理上以釉色装饰为主流,以素面为主,追求一种“冰肌玉骨”的艺术效果。刻划花装饰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廖廖数笔就描绘出当时人们喜爱的荷花、荷叶、牡丹花等花卉,绝无繁琐多余之笔。   

  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形容越器的釉色: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全唐诗卷629_4)   

  徐夤在《贡余秘色茶盏》诗中描绘: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全唐诗卷710_29)   

  关于“秘色”一词,陶瓷史学界一直有争议,常见的解释有三种,一是作“秘密”解,认为吴越国的越窑青瓷专供朝廷使用,百姓不得沾边;二是青瓷釉色的一种;三是认为是“碧色”的误传。个人认为,不管如何争议和解释,它是青瓷,这是肯定的。从目前见到的所谓秘色瓷来看,其胎质呈灰白色,釉质如脂似玉,清澈碧绿,造型典雅,如“古镜破苔”,若“嫩荷涵露”,可以看出制造者绝对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创造才能。   

  从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中出土的秘色瓷和《物账碑》来看,完全印证了陆龟蒙《秘色越器》一诗的描述,秘色瓷产于越窑并且烧造工艺先进。陆龟蒙所谓的“越窑”主要是以今天的浙江余姚上林湖为中心的白癜风治疗方法上虞、宁波等地,此范围中已发现古窑址近200处,是唐、五代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和贡窑所在地。   

  东汉年间,这里从陶器到原始青瓷,后来又完成了从原始青瓷发展到青瓷的历史过渡。由于这一带战国时属越国,唐时改为越州,“越窑”因此得名,越窑青瓷经过不断发展,至晚唐、五代时期达到鼎盛。   

  法门寺出土的这批秘色瓷从造型、胎釉特征和装坯方法上,都表明应是产于浙江余姚上林湖一带的越窑,这批秘色瓷应是上林湖生产的青瓷精品,当时作为贡瓷呈献给唐宫廷,再由唐懿宗供奉给“佛骨舍利”,密封于法门寺佛塔地宫。   

  唐代越窑青瓷为当时全国青瓷之首,秘色瓷又是其中的上乘之作,所以“秘色瓷”也就成了大唐青瓷精品的代名词了。   

  陆龟蒙以“千峰翠色”来描绘越窑秘色瓷的青釉色泽,从出土的器物来看,除两件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内壁施青黄釉外,其余器物均施湖绿、青绿、青灰色釉。虽然都是青绿色调,但也很难保持一个标准色釉,这说明越窑秘色瓷的色釉烧造很难把握。   

  尽管越窑秘色瓷的色釉烧造很难把握,但是越窑秘色瓷的装烧技术还是十分先进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釉面光滑,釉色纯净,器物底部有糯米状支烧钉的痕迹,表现出唐代越窑在装烧工艺方面的革新,即使用了匣钵,实施“单件烧”。秘色瓷打破了窑内明火叠烧的传统工艺,避免了因瓷器叠烧而出现的釉面烟熏、火刺、落沙、粘釉和内心留有支烧痕等缺陷,有效杜绝了明火叠烧的不足,提高了瓷器的质量,这对以后的烧制工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从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来看,最能体现徐夤诗中描绘的“功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当属五瓣葵口凹底秘色瓷碟和瓷盘,它们釉面光滑明快,釉层均匀,釉质莹润,给人以高雅柔和、素洁明快的感觉。在光线照射下,碟(盘)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像盛着一泓清水,令人叹为观止!当然,它们的釉色自是大唐青瓷的精品,自能“夺得千峰翠色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