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动态
Space
帮助
Help
淘帖
Collection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博客
微薄
政军时事
休闲娱乐
时尚生活
音响资源
经济股市
文化培训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日志
相册
用户
小木猫
»
论坛
›
科技文教
›
科学技术
›
流言揭秘:蜈蚣咬伤喝雄黄酒能解毒?
返回列表
生成文章
|
查看:
1296
|
回复:
0
流言揭秘:蜈蚣咬伤喝雄黄酒能解毒?
[复制链接]
寒冬开梅
寒冬开梅
当前离线
积分
2078
雷达卡
396
主题
415
帖子
2078
积分
版主
积分
2078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0:58:26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阅读模式
2016年06月15日 09:22 文章来源:百度知道
雄黄酒解毒解蜈蚣毒,错在哪里?
2016年6月9楚天都市报报道,29岁黄陂居民朱先生在被蜈蚣咬伤脚趾后,他联想到电视剧白娘子中饮雄黄酒 “驱妖避邪”的情节,试图喝雄黄酒解毒,结果却“中毒”更深。
蜈蚣
这位朱先生的自作聪明的行为至少存在一下双重错误:
雄黄能解毒吗?
雄黄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雄黄具有解毒和杀虫的作用,主要外用于皮肤痈疮、虫蛇咬伤;内服用于DL抽风镇静解痉。
另外,在魏晋直到唐代,还是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药物之一。比如,是曾经广泛流行于贵族和士大夫阶层、用于修仙长生和壮阳目的的五石散的主要成分之一。据信,仅在唐代就有几位皇帝因为服用这类仙丹而追随其先祖字聃“升天”而去。
在其他传统医学,尤其是古阿拉伯医学,这类矿物药的应用更为广泛,但主要限于外用。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无机砷的一种存在形式。无机砷是一种高毒矿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造成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十大化学品之一。
由于砷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公众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土壤,及富砷环境源性食物摄入,大量摄入可以引发急性中毒;长期少量使用也会在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在中国,除了上述途径外,砷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雄黄等矿物中药。
也正由于无机砷的毒性特征,它的确对细菌、真菌和某些虫类具有杀灭作用,因此曾经广泛存在于大量外用药物中。但是,即便外用,也可以透皮吸收,具有潜在中毒性,故目前已经几乎不作为任何药物。
至于内服,没有任何研究证据证明它具有解毒和药理性镇静作用,因此,无论什么形式的砷都应该严格禁止内服。
雄黄酒不加热就不会有毒性吗?
由于古人知识的欠缺,雄黄不仅被广泛作为药物使用,还被认为具有驱邪驱虫防病去灾的效用。比如,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民间喝雄黄酒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的作用。近日连续有人喝加热雄黄酒造成中毒的报道。
而这些报道中,记者往往援引一些医生的话,重复中医“雄黄的解毒和杀虫”作用,提醒民众,雄黄酒加热会使得硫化砷氧化成具有更强毒性的三氧化二砷,即我们熟知的毒死武大郎的剧毒砒霜。因此建议,“民众饮用雄黄酒应避免加热,而是应该按照古方指导饮用”。
事实上,虽然,三价砷具有更强的毒性,然而如上文所述,所有形式的无机砷都是高毒物质。任何形式的砷都应该避免内服。雄黄酒无论加热与否,或者是否是古方酿造,都同样应该绝对避免内服。
蜈蚣咬伤需要解毒吗?
蜈蚣作为一种凶猛的肉食为主的节肢类爬行动物,在捕食时会通过尾部的毒刺刺入被猎食者身体并注入毒素以杀死或麻醉猎物。但是,蜈蚣毒素对于人和其他大型动物毒性作用却是微不足道,对于人体的影响与多数其他昆虫和节肢类爬虫一样是非常轻微的,通常仅表现在被刺皮肤局部的疼痛、和炎症反应。在少数人可以引发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甚至造成死亡。但是这种反应是患者免疫系统过高的反应性引发,而非蜈蚣毒素的毒性反应所致。
因此,蜈蚣毒与多数叮咬和刺蜇性昆虫、爬虫毒一样,完全不需要做针对性解毒处理。当然目前除极少数具有潜在致命性动物毒素,比如蛇毒,具有特异性抗毒血清外,也没有特殊的解毒药物可用。
可见,蜈蚣咬伤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并不需要进行解毒处理,目前也没有针对性解毒药物可用。新闻中的这位朱先生自作用聪明地饮用雄黄酒解蜈蚣毒,实质上是以剧毒攻无毒,是一种愚蠢行为。
至于,新闻中那些医生“雄黄酒不能加热喝”和“只能喝古方雄黄酒”的建议同样是错误的,是有害的反向建议。
那么,蜈蚣咬伤应该怎么正确处理呢?如上文所述,蜈蚣咬伤,与其他多数昆虫和爬虫叮咬、刺蜇一样,通常对身体不会造成严重影响,在这里一并做出介绍。少数毒蝎和毒蜘蛛毒性巨大,具有潜在致命性,不包含在内。
虫咬伤的正确处理
不同虫类具有不同的攻击方式和手段
蜜蜂
各种昆虫和爬虫,攻击其他动物的目的不外乎三种:猎食,比如蜈蚣,可以使用尾部毒刺连续多次刺入猎物体内释放毒素以期杀死或者使之失去抵抗能力;防御,比如,蜜蜂,在其他动物遭遇攻击或者骚扰被误以为攻击后,会将毒刺刺入敌人体内释放毒素作为防御性作战的主要手段实现自我保护;取食,比如蚊子,它们叮咬动物的目的不是杀死对手而是从被攻击对象体内获取它们所需要的某种物质,因此并不释放具有潜在致命性毒性物质。
大黄蜂
从攻击的手段来看,可以分为叮咬类,比如蚊子,以它们的口喙刺入对方体内以进行吸血同时释放防止血液凝集的物质。和刺蜇类,比如蜂、蜈蚣等,它们攻击对手的方式是将毒刺刺入对手体内并释放毒液。更具体来说,有的虫类刺入的毒刺会留在多手体内,所做的是一次性攻击,比如蜜蜂;而有的则不会将毒刺留下,可以进行反复蜇刺攻击,比如蜈蚣。
火蚁
同时,有的虫类属于具有社会性,在蜇刺过程中释放的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信息素作用,能召唤更多的同类前来做群集性攻击;有的虫类则不具有这种社会性,仅仅进行单兵作战。
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的攻击目的和手段,叮咬和刺蜇对于受攻击对象的影响也会不同。对于常见的攻击人类的虫类来说,绝大多数都是无害的,仅仅引起短暂的不适。
火蚁蜇伤
蜜蜂、黄蜂、大黄蜂、火蚁,以及蜈蚣等的刺蜇会造成程度不等的疼痛;蚊子和跳蚤等的叮咬则仅仅导致一定的痒感。
少数情况下,由于个体免疫系统异常的高反应性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严重的可以在数秒到数分钟被发生循环障碍过敏性休克,咽喉部炎症水肿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另外,某些昆虫还携带某些致病性微生物称为一些传染病的传染媒介,比如蚊子可以传播疟疾、登革热,蜱传播莱姆病等。
正确的处置
炎炎夏日,各种虫类纷纷出洞,而人类户外活动也显著增加,从而显著增加人受到攻击的机会。一旦遭遇叮咬或刺蜇,需要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处置,以避免进一步潜在的健康危害。
一旦有人遭遇叮咬或刺蜇,需要:
遭受攻击者身边需要留下一个人陪伴监护,以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并及时处理;
取出留在体内的毒刺。正确的方法是使用带有直边的身份证信用卡类物,或指甲从一侧向另一侧单方向反复刮除,直到确认毒刺被去除。千万不要对局部进行挤压试图挤出,或者使用镊子进行拔除,这样可能会使得毒刺更深刺入,或将毒刺内残留的毒液挤入体内;
然后使用肥皂或清水对刺蜇部位进行彻底清洗;
局部可以使用冰敷以减轻疼痛不适和肿胀;
局部也可以使用含有皮质激素和利多卡因等麻醉剂的外用搽剂和膏剂,以缓解痒感和疼痛;
对于年长儿童及和成年人,也可以口服抗组胺类抗过敏药来减轻症状;
千万不要抓挠局部皮肤以防止划伤继发细菌感染。对于儿童和幼儿,很难禁止他们的抓挠,则只能尽量修剪短他们的指甲,避免皮肤的划伤。
对于出现严重全身过敏反应迹象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者送医救治。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叮蜇伤害
外出时不要试图招惹任何昆虫;
穿浅色衣服,避免颜色鲜艳的衣服以免招惹蜜蜂;
避免使用香皂、洗发水、除臭剂和香水;
穿洁净没有异味的衣服,日常洗澡;
衣服尽可能多的覆盖身体,穿长袖上衣和长裤,裤脚塞进袜桶内;
避免进入花开、或者植物茂密的地方;
保持工作或休息区域的清洁,尽量避免在草地饮食,并尽量远离垃圾桶和有丢弃食物的区域;
如果发现飞虫或者它们的巢穴,不要招惹它们。因为很多昆虫并不会主动对其他动物发起攻击,尽在认为遭遇攻击或误以为你要攻击它们时,才会进行“自卫反击”;
一旦遭遇攻击,要保持冷静。若仅有一只飞虫攻击,不要扑打它,否则更容易引发攻击,或者加重已经发生的叮蜇。如果遭遇多只飞虫攻击,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尽快逃跑闪避是免于遭受攻击的最佳策略。尤其是蜂类,它们是社群性昆虫,刺蜇时释放的化学物具有信息素作用,会召集更多同伴参与攻击——这也是不要戳蚂蜂窝这种说法的道理所在。逃跑最佳去处是室内或者有遮蔽屏障的空间。不要试图跳入水中,因为有些飞虫具有在水面上方盘旋的特性;
如果昆虫进入你的车内,不要试图扑打它们,而是应该慢慢停下,并打开所有门窗任其自行飞离;
身体和衣服涂抹有效的驱蚊剂,不仅可以驱蚊,对某些其他昆虫也有驱离作用;
使用氯菊酯预处理野营装备、衣服和鞋子,对蚊子、蜱和其他一些昆虫都有驱离和杀虫作用。
有对昆虫叮蜇有全身过敏反应史者应携带肾上腺素急救盒,并佩戴医疗告知卡。
post_newreply
分享到:
微信
收藏
0
分享
淘帖
0
支持
0
反对
0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木猫可人
木猫可人
木猫迷人
木猫迷人
最佳新人
注册账号后积极发帖的会员
热心会员
经常帮助其他会员答疑
用微信扫一扫
互动赢积分
Copyright © 2008-2015
woodenkitten Inc
(https://woodenkitten.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