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动态
Space
帮助
Help
淘帖
Collection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博客
微薄
政军时事
休闲娱乐
时尚生活
音响资源
经济股市
文化培训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日志
相册
用户
小木猫
»
论坛
›
科技文教
›
科学技术
›
《自然》再出中国特辑:10位中国科学家特写亮相 ...
返回列表
生成文章
|
查看:
1618
|
回复:
0
《自然》再出中国特辑:10位中国科学家特写亮相
[复制链接]
寒冬开梅
寒冬开梅
当前离线
积分
2078
雷达卡
396
主题
415
帖子
2078
积分
版主
积分
2078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6-6-21 11:16:33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寒冬开梅 于 2016-6-21 11:21 编辑
2016年06月21日 09:16 文章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本周四,《自然》杂志时隔多年将再次推出中国特辑,聚焦中国科学的飞速进步。通过外部和内部咨询,《自然》杂志选出10位中国“科学家之星”。6月21日上线的《自然》新闻特写栏目率先对这十位科学家进行了介绍。从中或可一窥中国顶尖科研人员做出的有影响力的工作。
《自然》杂志表示,选择的过程很艰难,许多其他杰出的科学家也值得进入这十人的名单,“我们期待在未来写到他们”。
“从古DNA领域到中微子、神经科学领域,中国的顶尖研究人员都做出了重要影响,对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科学领域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月21日,《自然》新闻特写栏目在线介绍了10位中国科学家,以及他们所在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这10位科学家包括:
最早在小麦和水稻等农作物上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
高彩霞
;
成功绘制出冰河时期欧亚人群遗传图谱的
付巧妹;
带领中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团队发现中微子新振荡模式的
王怡芳
;
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并持续在蛋白结构解析领域做出重要发现的
颜宁
;
带领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进行国际合作、推动中国空间科学到达巅峰的
吴季
;
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首次实现八光子纠缠态、被称为“纠缠光子巫师”的青年科学家
陆朝阳
;
带领团队研制出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完成7000米级深海挑战的
崔维成
;
为中国大陆对外交流搭建桥梁,对提升中国的科学和生物技术水平做出重要贡献的神经生物学家
叶玉如
;
帮助揭开南极冰盖历史的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
秦为稼
;
以及加强环境评估与监测透明度,提升中国政府监管力度,确保地方政府和企业遵循污染和工业发展规范的中国环保部长
陈吉宁
。
从左到右:高彩霞、付巧妹、王怡芳 这些科学家代表在各自的领域并没有满足于当前的成就,他们有着更为远大的计划与目标。
《自然》的特写透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陆朝阳教授已经提交了实现十光子纠缠的论文,他希望未来能够实现足够多的量子纠缠用于量子计算。
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正带领团队研制万米级海洋着陆器、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希冀向地球表面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进军。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着丰富的古人类化石样本。今年1月回国的付巧妹研究员将对到达亚洲的第一个现代人进行研究,有望揭示其遗传学信息。付巧妹对中国和亚洲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也很感兴趣,她希望未来能够在这一领域有所发现。
王贻芳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所长,他期待在中国建设一个周长达到50~100公里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这一计划分为两步:2028年左右启动探索制造希格斯玻色子的机器;在此基础上改造为能量七倍于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超级质子对撞机。王贻芳表示,正是因为中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的成功,他才敢于提出这一项目。不过,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耗资比大亚湾项目多250倍,中国政府还没有决定是否支持。
从左到右:颜宁、吴季、陆朝阳
近些年来,中国的科技经费呈持续增长的趋势。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1846.6亿元,增长1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8%,比上年的1.98%提高了0.1个百分点。
这10位科学家中,有一些是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科学家。他们选择回到中国从事科研,中国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与重视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陆朝阳被最初带领他进入量子信息领域的导师、量子传输专家潘建伟说服回国,因为当时潘建伟承诺,中国政府对量子信息技术投入很大,青年物理学家不用考虑基金,只要专注于研究即可。
清华大学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她表示,在中国从事研究的好处之一是,在中国结构生物学有着光明的前景,她从不担心基金的问题,“天高任鸟飞(The sky’s the limit)”。
在这个系列的报道中,中国科学家表达了为全人类的科学进步作出贡献的意愿。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说,中国的研究需要依靠其内在的价值赢得赞誉,而不是因为中国第一个做到。“这里没有中国的空间科学,只有科学。”吴季说。
左上:崔维成,右上:叶玉如, 左下:秦为稼,右下:陈吉宁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举世共睹。根据2016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6 Tables)的数据,中国是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二大贡献国,仅次于美国。在自然指数排列前十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在2012至2015年期间呈现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
“这10位科学家的成就凸显了中国创新的广度和对于创新的承诺,中国将继续其强劲的推动力,从而成为科学的领导者。”《自然》的特写编辑Richard Monastersky说。
上述中国“科学家之星”的报道策划属于《自然》杂志中国特辑的一部分。据《自然》介绍,杂志通过外部和内部咨询产生候选人的一个长清单,编辑通过认真的讨论和审议,把列表缩小到现在的十人名单。“选择的过程很艰难,当然有许多其他杰出的科学家也值得进入这十人的名单,而我们期待在未来写到他们。”(撰文|陈晓雪 责编|李晓明 本文插画版权归《自然》杂志所有)
post_newreply
分享到:
微信
收藏
0
分享
淘帖
0
支持
0
反对
0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木猫可人
木猫可人
木猫迷人
木猫迷人
最佳新人
注册账号后积极发帖的会员
热心会员
经常帮助其他会员答疑
用微信扫一扫
互动赢积分
Copyright © 2008-2015
woodenkitten Inc
(https://woodenkitten.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