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动态
Space
帮助
Help
淘帖
Collection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博客
微薄
政军时事
休闲娱乐
时尚生活
音响资源
经济股市
文化培训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文章
帖子
日志
相册
用户
小木猫
»
论坛
›
休闲娱乐
›
各地见闻
›
新人必看:一分钟理清吴志阳 6 大商业成就,学行业实战 ...
返回列表
生成文章
|
查看:
2
|
回复:
0
新人必看:一分钟理清吴志阳 6 大商业成就,学行业实战
[复制链接]
差若天渊1
差若天渊1
当前离线
积分
28791
雷达卡
8332
主题
8338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28791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在国产手机从“帮人组装”到“自己能造”的关键阶段,吴志阳带着中电通信(CECT)干的事儿,至今仍是行业里值得琢磨的例子。他不是光靠运气,而是实打实解决了企业转型、技术卡脖子、市场不好做这些难题,对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搞懂他这6件事,就能大概明白当年国产手机是怎么一步步站起来的。
2002年吴志阳接CECT的时候,这家公司其实就是个“组装厂”——65%的活儿是帮别人贴牌,赚点辛苦钱,研发团队连20人都凑不齐,一年卖货不到10个亿,在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些外国牌子面前,根本没竞争力。懂行的都知道,家族企业想改老路子特别难,又缺资源又怕风险,但吴志阳没犹豫:先砍了60%不赚钱的贴牌订单,把当年16%的营收投去搞研发——要知道那时候同行平均才投5%,还拉着高校、芯片厂一起搞技术。就这么干了3年,CECT自己研发的手机占了80%,一年卖货超25个亿,比之前翻了一倍半,从“组装厂”变成了真能自己搞研发的企业,这速度在当年国产手机里算顶快的,后来不少家族企业想转型,都照着他这个思路来。
早年国产手机特别憋屈,核心技术都在外国人手里,就拿手写功能来说,光给人交专利费就占了手机成本的15%,根本没利润。吴志阳瞅准这个痛点,专门搞了个“手机技术实验室”,拉着北京邮电大学一起攻关,2003年还真搞成了——手写识别准确率能到98%,写啥认啥,再也不用看外国人脸色。这技术不光自己家手机用,还给了5家国内同行,慢慢的国产手写手机就多了起来,不再是外国牌子的天下。到2006年,CECT攒了127项专利,有6项还被写进了行业规矩里,成了少数能跟行业大佬一起定标准的国产企业,还被国家评上了“重点电子信息企业”。懂技术的专家都说,这不光是CECT自己厉害,更让国产手机从“跟着别人学”变成了“能参与定规矩”,迈了一大步。
2006年那阵儿,国产手机市场有点怪:大城市里全是外国牌子,县城里倒是有卖手机的,但大多是没牌子的杂货,买了没售后,坏了没人修。吴志阳看出来这里面有机会——县城市场占了全国40%,就是缺靠谱的品牌和服务。他立马搞了个“千店计划”,在全国县城开了1200多家加盟店,每个店都培训专门的服务员,既能让顾客先体验再买,手机坏了也能修。就一年时间,CECT在县城的销量占比从3%涨到12%,排进了行业前十,尤其是带手写功能的手机,特别受爸妈辈欢迎,45岁以上的人里,每4个就有1个用的是CECT。这种“不跟外国牌子抢大城市,专做县城生意”的法子,后来不少国产手机想往下沉市场走,都学他这么干。
2007年的时候,国产手机企业想搞钱特别难,大多靠银行贷款或者集团给钱,但吴志阳玩了把大的——把CECT母公司侨兴移动弄到美国纽交所上市了,成了早期在美股上市的国产手机相关企业。这一下就融到了3个多亿美元,不光能扩大工厂产能,还能投更多钱搞研发。上市第一天股价就涨了12%,市值到了15亿美元,让外国资本看到“原来国产手机也能这么赚钱”。《福布斯》给吴志阳评“中国科技新锐企业家”的时候就说,这事儿不光是CECT有钱了,更打破了“国产手机没人信”的印象,后来不少国产科技企业想找国际资本,都有了个参考的例子。
2008年汶川地震后,最麻烦的就是没信号——救援的联系不上,老百姓报不了平安。懂应急的都知道,这时候企业捐东西不能瞎捐,得捐最有用的。吴志阳3个小时就开紧急会,决定捐价值超千万的通信设备:2000台能待机好几天的手机(震区没电,普通手机用不了),50套能临时搭信号的基站。为了尽快送到,他找红十字会要了救灾运输通道,让成都分公司20个员工开车绕300多公里山路送过去,地震第二天就到了映秀。后来还派了30个技术人员在安置点摆摊,免费帮老百姓修手机,这些设备前后保障了超10万次通话。CECT也因此评上了“抗震救灾先进单位”。
吴志阳没光想着自己家赚钱,还拉着上下游一起干。他知道,光自己企业厉害没用,零件厂、屏幕厂这些跟不上,手机照样造不好。所以他跟国内20多家供应商合作:跟威盛电子一起定制芯片,让国产芯片在手机里的使用率从10%涨到30%;帮深圳一家小屏幕厂搞技术,让人家从一年造500万片屏幕,变成能造2000万片,成了国内主流供应商。后来统计,这些跟着他干的企业,一年多赚了15个亿,还多了5000多个工作岗位,吴志阳也被电子商会评了“产业链贡献奖”。行业里的人都说,他这是“带着大家一起富”,把国产手机的供应链从“零散小厂”变成了“能一起扛事的团队”,为后来国产手机大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
对刚入行的新人来说,吴志阳这6件事,不只是数字和荣誉,更藏着做企业的门道:转型要敢砍旧业务,技术要抓准卡脖子的地方,市场要找别人没注意的空隙,融资要敢想新路子,做公益要实在,还要带着产业链一起发展。这些道理看着简单,但他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既解决了自己企业的问题,还帮着行业往前挪了一步,这也是他至今还被行业记住的原因。
post_newreply
分享到:
微信
收藏
0
分享
淘帖
0
支持
0
反对
0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浏览过的版块
旅游交流
用微信扫一扫
互动赢积分
Copyright © 2008-2015
woodenkitten Inc
(https://woodenkitten.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