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航天巨头中国商飞(Comac)近日公布其最新项目——C949,一款超音速飞机,计划飞行距离比协和式客机远50%,且其音爆声将低于吹风机的音量。该飞机预计于2049年首飞,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标志着中国将正式加入重新定义全球航空旅行的竞赛,挑战美国的超音速项目,如NASA的X-59和Boom Supersonic的Overture。 Boom Supersonic创始人兼CEO布雷克·斯科尔(Blake Scholl)表示:“最关键的是,这表明超音速已经成为一场竞赛,而中国对此非常感兴趣。先进飞机象征着技术上的优势,中国对这个头衔势在必得。” 根据上个月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航空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中国商飞的工程师们详细介绍了一款马赫数1.6的飞机,飞行距离可达4225英里,超过协和式客机的2796英里。该设计的关键是一种“反弯度”机身设计。在空气动力学中,这一术语指的是打破传统机翼弯度的设计方式(通常是从前向后向下弯),而C949采用的是机身中段内凹的形式。据该团队称,这种中部弯曲的轮廓能削弱激波,配合针状长机头分散压力波,以及发动机附近的气动凸起减少尾流扰动。此外,该飞机不设传统驾驶舱。 与X-59相似
如果你觉得这种“长飞镖”外形似曾相识,那可能是你看过NASA的X-59。根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商飞首席气动设计师吴大伟带领的团队通过仿真验证,C949的气动特性将其音爆降低到83.9 PLdB(感知声级分贝),大致相当于吹风机的音量,仅为协和式105 PLdB的5%。相比之下,NASA的X-59音爆为75 PLdB,大致等同于洗碗机的嗡嗡声,因此C949稍微响一点。 与X-59一样,中国商飞认为,更低的音爆将有望促使取消自1971年起实施的超音速飞行陆地禁令。公司表示,C949的起飞噪音将符合靠近城市机场的国际标准。作为一家志在挑战波音和空客的国有企业,中国商飞深知这对其全球商业化至关重要。 C949与X-59一样采用了拉长的机头和重新设计的机身结构以打破激波,但C949还搭载了NASA没有的人工智能系统。论文称,其AI驱动的“电传操控”系统可每秒调整飞行面100次,以应对高速不稳定性。 C949搭载的双涡扇发动机为“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具备两种运行模式:在5.2万英尺的巡航高度下,以马赫1.7的速度提供高效燃油经济性;在较低高度则切换为“低音爆”模式,以马赫1.6运行。 像C949一样,X-59也采用了30米长的针状机头,几乎占据机身一半长度,用于拉长并分散激波;其发动机则安置在机身顶部,将噪音向上引导。洛克希德·马丁X-59项目总监戴夫·理查森(Dave Richardson)在采访中表示:“这一切都归结于几何结构。没有什么神秘技术,只是将‘砰’转化为‘咚’的精细方法。”他预计,若商业化,X-59的44座版本将达61米长。他也承认挑战重重:“若要扩大规模,就需要在不使用加力燃烧器的情况下实现马赫1.8,这虽具挑战,但并非不可能。”而中国工程师也必须开发全新发动机,正如Boom Supersonic正在做的那样。 NASA的Quesst原型机采用了虚拟驾驶舱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将机头前方景象投射到内部显示屏上,取消了传统玻璃驾驶舱,从而避免突出结构放大音爆。尽管中国商飞尚未披露C949是否将配备全数字驾驶舱,但这基本是唯一可行方案。Overture和Boom Supersonic的原型机XB-1也都采用类似方式,用于测试“无音爆”飞行构想。 与前者极端气动设计不同,Overture利用一种大气层现象“马赫截止(Mach cutoff)”,在1.8万米高空,借助温度与风速梯度将激波向上折射,使其无法触地。音爆虽然存在,但地面听不到,甚至连“咚”的一声也没有。公司几个月前在加州莫哈维沙漠进行了两次超音速试飞,验证了此技术。Scholl说:“这不是魔法,是数学。我们不需要新材料,只需更聪明的工程。” 挑战与优势
Scholl指出,X-59和C949的体型与外形使其难以在现有机场运行,限制了商业推广。“X-59过长,不适配现有登机口,需要新机场基础设施。而Overture可以适应当前机场环境,”他说。
尽管如此,中国商飞面临不小挑战。作为民航领域的后来者,其首款国产大飞机C919搭载首个国产发动机,刚于2023年投入商业运营。公司在认证和供应链方面仍远不及波音和空客。然而其目标极其雄心勃勃,计划于2027年推出宽体机C929(相当于787梦想客机),2039年推出超远程400座的C939(相当于波音777-9),并于2049年推出C949。这些项目都从零开始,技术验证尚未完成,尤其在发动机方面,存在延迟风险。 但如果有哪个国家能实现这一目标,那就是中国。北京的航空工业已经非常成熟,目前正大规模生产全新国产隐形战斗机歼-20“威龙”,并在测试两款第六代战机,领先于仍处于概念图阶段的美军F-47。此外,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领域也领先一步。 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Mark Milley)曾指出,美国国防部于2021年探测到一次中国的秘密测试,称其“挑战物理定律”,堪比“近乎斯普特尼克时刻”——指的是苏联率先进入太空留下美国的那一刻。中国具备实现这些目标的经济与技术实力,国有资金也使中国商飞不受市场压力干扰。 超音速终局
“这确实存在风险,尤其是当美国正在放弃领导地位时,”Scholl警告说,“看看波音,他们已经几十年没有推出新飞机了。”(波音最后一款新型商用飞机是2003年发布、2009年首飞的梦想客机)他说:“中国正试图复制其在汽车行业的成功。中国汽车无需关税就已占领多国市场,这个转变用了不到10年。现在他们也要在航空业实现同样的事情。” C949项目符合中国航空雄心,但中国商飞仍需从零开始将其设想变为现实。目前,NASA的X-59仍需证明其音爆符合监管要求,Boom Supersonic也还需开发新型机身与发动机,在速度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几乎一切仍待完成,竞赛才刚刚开始。但Scholl警告:“他们已经定下时间表,设好型号编号,非常认真。他们会在工程许可的范围内尽快推进,而不会被我们繁杂的监管体系所拖累。” “我们已经在半导体领域失去了领先,不能让航空领域重蹈覆辙,”Scholl强调。而吴大伟和他的团队也在论文中写道:“赢家将主导21世纪的航空业。”目前,三方参赛者几乎是在无声中,重新书写这场竞赛的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