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平人与南平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2:4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我这文中所说的南平指今之延平,南平话即南平市延平区的城关方言,这本是个方言岛。而要说南平话,就避不开说说南平人。   

  南平是个千年古城,据出土文物证实,在商周时期就有人在这繁衍生息,当然,再早些也怎么预防白癜风有人在这生活劳作,我只是以出土文物来说最早时。但从建县的千余年来南平没什么大人物出现,也没什么大事件发生,史上和当今名人大事都很少。   

  闽北自古有“铜南平铁邵武”之说,可见南平城在冷兵器时代是易守难攻的,说是铜只是说地形易守,并不是贵阳白癜风专科医院百战百胜坚不可摧。事实上自古以来南平战乱很少,即便是改朝换代的大变故,中原安定后强骑南下至此,就算有前朝遗老遗少负隅顽抗,那也是在闽北的浦城、崇安等地的险要关隘作秀两天便作鸟兽散,南平城只不过是到时由守卒变换个城头大王旗罢了。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南平自然条件也好,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下粮食是不成问题的,这样南平人的天就不会塌下来。   

  闽江起始于南平,二水汇流,是个交通枢纽。从史书上看,自闽越国始,闽越王就以福州为根据地在闽江活动,且主要在闽北活动,故闽北多县市有越王墓、越王台等遗址,南平就是闽越王活动的地方之一,王台镇有越王台。所以,说南平闭塞,但在古代又不是个很封闭、消息很不灵通的地方。   

  南平是个读书风气很盛的地方,程氏学说经杨时、游酢带回传播后在此发扬光大,历杨罗李朱,最终形成朱子理学。在程朱理学的教化下,南平人很懂“礼”,一般不会做出有越社会规范的事来。   

  凡此种种,千百年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造就了南平人衣食无忧(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恋故土不出门的性格;加之程朱理学自宋来在南平大张其道,也限制了南平人性格、才能的发挥和发展。所以,过去真正的南平人是真的知礼守法,不敢逾越规距半步的,这就是南平人的安于现状惰性强,难有大作为的性格原因,我们也就难从南平历史中找出许多大人物、大事件。   

  在家聊南平历史,外甥女说南平的“历史痕迹太浅了”|我是同意的,虽然南平有个自晋前就口耳相传,到唐代修成《晋书》载入史册的双剑化龙故事,但史上著名历史人物在南平留下的活动也并不多。在南平的人生过客非常多,但即便是古代名人过延平也只是轻划一道线,除延平四贤与金庸先生的小说外都不肯下重手,所以捧着南平历史看,密密麻麻的都是痕,都是细微的蛛丝马迹,除前述四贤外要再找个最能表现南平历史的人物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底花多少钱、事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寻个古今中外历史名人在南平的详细活动记载也如海底捞针了。   

     

  二、   

  南平为福建最早设县的五个城市之一。公元196年,吴主派贺齐入闽平乱设五县,将闽地分为东冶、侯官、建安、南平、汉兴五县,后三地名建安(建瓯)、汉兴(浦城)、南平(今之延平)在闽北,为“建安年间,平定南疆,汉室复兴”之意。   

  此前的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乱,武帝伐闽越,余善杀其兄闽越王郢以谢天子后,又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反汉,武帝派兵平乱后,废闽越国,将闽越城池尽毁,尽迁闽越人至江淮间,理由是“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南平是闽越王活动的重要地区,当时不把南平人迁至江淮我想武帝也是一万个不答应的。《史记?东夷传》载汉武帝曾两次迁徙闽越人于江淮间,这是我国古代史上局部性的人口迁移,可还算不上中国的人口大迁移,闽越人虽经强行迁徙于江淮后仍有大量后裔“山越”存在。   

  读《中国通史》,我们会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几次规模很大的北人南迁记录,个人以为东晋的永嘉南渡对我省影响最大。不信?去晋江看看。我省素有“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之说,翻翻福建各地的大姓族谱,可能许多人都会发现他们祖上都来自中原。   

  但闽人北迁并不是南平独有的重大事件,这是西汉的一个重大事件,是从福州至闽西北、闽北,整个闽越国灭国大事,且南平方言岛也并不在这时形成,如是,那么大半个福建都要成为方言岛了;也不在永嘉南渡或另两次人口大迁移,虽然那时我省一定形成了许多的方言岛。   

     

  三、   

  我国有七大方言(粤、赣、闽、吴、湘、北方方言、客家方言),而延平城关方言“南平话”却不在闽语内,而在这七大方言之外。   

  延平城关为方言岛。   

  学界对南平方言岛的形成有几种说法,但个人较倾向于下述。   

  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2月,邓茂七在沙县大洛陈山寨(1966年我去过那支农半月,当时叫大洛公社宝山大队,山上有邓的遗迹)发动农民起义,10余万人揭竿而起响应,相邻的尤溪县手工业者蒋福成也在10天之内组织10万义兵。起义数月,农民军占领过20多座州府县城。8月,明王朝抽调京营官兵由左都督刘聚统率入闽,年底又增派京军2万,加上江浙漕运军2。7万人,由宁阳侯陈懋为总兵,前来围剿农民军。平定农民军后浙兵返浙,陈懋所部留闽。由于沙县、尤溪都是延平府(南平)城的近郊县,京营官兵大多囤驻在南平城关,后来就在此定居。京营官兵的北方话与当地方言逐渐融合,形成了今南平城关方言有别于周围方言的所谓南平土官话。   

  500多年来,南平土官话在闽北各县有一定影响,民国年间兴办新学,学校教国语多以南平土官话为正音。城关周边个别乡村如西芹、大横的一些村也说这南平话,但较城关内的语音更硬点,因此城关内的土官话是标准南平话,类似今天的普通话了。为此我常常独自暗想着当年县太爷在大堂上拍动惊堂木问案时说着一口南平话的有趣场景。看今天央视在大力推介普通话的时候却常拿北方方言和北京话(北京话不是标准普通话,也不过是方言土语,只不过以他的音为普通话的标准音罢了)及一些地方话搞节目逗乐,就想到南平如果拿城关方言搞个节目也是很有意思的,只是现今南平多为外来人,说南平话的人太少,因此拿不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节目。   

  南平是个兼容性很大的城市,现城里人来自各地。自明后清有过移民;抗日战争时期福州沦陷,大批福州人溯闽江而上,内迁南平、顺昌等地,很多人就在南平定居;五、六十年代搞二线三线工业,许多外地工厂迁入,南平又办了好多工厂;知青下乡、上调,于是南平人口迅速膨胀起来,现南平人大多为外来人。小城南平四周环山,地势逼仄,城中心两桥以内面积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