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写作伴我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21:5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我的内心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究竟是先有阅读再有写作,还是先有写作再有阅读?阅读与写作孰先孰后?   

  这个问题的产生源于我来朝阳听到有人说:阅读时,不要让孩子去识字,不要让孩子去回答问题,不要让孩子去摘抄什么好词好句,不要让孩子去写什么读后感,等等,因为这样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应该把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我的内心非常清楚,可在我的内心最最深处却有个声音在问我:如果漫无目的、毫无边际,不追求任何文学素材的阅读,这个兴趣会不会长久存在?如果不动脑去思考,不动笔去再现、去运用,这种阅读兴趣能否保鲜?   

  我追寻着儿时的阅读之路,回想着自己的阅读历史,一二年级除了认真学完课本,没有任何想看课外书的冲动,到了三年级,当老师提出要写《快乐的节日》《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时,真不知如何下笔,头脑一片空白,后来在哥哥的旧作文本上翻到了《淘盐》这篇文章,发现原来写文可以这样写,于是把哥哥的文搬到了我的作文本上,老师表扬了我,我尝到了“偷看”的好处。此后,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溜进哥哥的房间,翻看哥哥的日记与作文,后来旧日记与作文已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发现哥哥的书桌里还有很多我没看过的作文书,写人的、状物的、写事的、想象的等等,想写什么样的作文,里面就可翻到相应的范文,为使自己的作文课上有素材可写,我抓紧时间识记了里面的写作内容,识记了里面的写作方法。每到写作文时,我都会偷笑一番。进哥哥的房间久了,渐渐发现新的令我眼前一亮的《故事大王》《小溪流》《故事会》《儿童文学》,我一没事就会溜进哥哥的房间偷看起来。到了五年级,我的文贴到了学校的公布栏里,我很高兴,可内心不够自信,一直认为别人的文比我写得好,为了写得更好,我除了读哥哥的书,还把哥哥的书与同学的书进行了交换,为了换来更多别人的书看,我除了完成作业,就是躲在楼上或某一个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书。到了初中,我更加羡慕那些写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当老师提议买摘抄本时,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本,为使摘抄本上写满,我又啃读了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的许多书。一次偶然地搬书,让我发现了学校的图书室摆着琳琅满目的各类图书,文学的历史的,我坐在那儿,拿起一本孙中山不顾形象地读了起来,后来老师见我不愿离开,竟把这本书送给了我。离开时,我的内心还在起着涟漪:要是我能整天呆坐在这里看书,那该有多好呀!   

  不知是看多了,自然就写出了好文章,从而在老师心中留下了印象,还是老师格外疼爱,让我参加了学校的作文大赛,可我的内心还是不够自信,怕自己写不好丢班上的脸,但另一个声音告诉我:大量的读书经验会让我顺利完成此文的。写的机会多了,看书的兴趣也浓了,慢慢地,发现自己的语文成绩在逐渐上升,我清楚是我的作文加了分,为了写好作文,我摘抄了好多好多的好词好句,摘抄了各种类型的开头与结尾,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拿出来读读,同时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摘抄有如何如何精彩。   

  在师范,我羡慕那些在东江风写文章的人,羡慕那些报纸的编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为使自己某一天也能登上一篇文章,我花了很多钱借了很多的书,躲在被窝消耗了很多电池能源,牺牲了很多与同学游山玩水的大好时光。后发现图书室的书丰富,并且不要钱,于是一到周末就跑进了阅览室,博览群书成了我的目标,参加大专学习,接触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了解到中外文学书中有许多有意思的作品,当逛街发现地摊上出现相类似的作家作品,总要逗留一番,有时还会慷慨地买上一两本。当有一天,看到自己的文被登上了文学社,内心真的想大喊:我的文终于出炉了,我的思想终于可以让很多人知晓了。为能积累更多的素材,我买了客气的加锁日记本,每天把自己的思想灵感写下,锁了起来。   

  毕业了,为了能拿到本科文凭,我没日没夜地啃读汉语言文学自考教本,每次只要花一周时间去读,准能过关,当然我发现仅用嘴读,不把内容用手再现出来,遗忘的可能性非常大,边读边记,让我顺利地拿到了本科文凭。有了孩子,我同孩子一起阅读童话故事。来到朝阳,我接受了教育理论的洗礼,为使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畅通无阻,为使自己能在所交的各种心得体会以及教学资料中得心应手,我读了班主任的理论、语文教学理论、家长理论、孩子心理特点理论,听王校长说:阅读要有写批注的习惯,听刘校长说:阅读要有摘抄、写心得的习惯。我照校长们新疆白癜风医院的去做了,发现只要学校交什么书写上的资料,我都能成功完成。有时喜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欢在网落上写写文,看到自己的点击率一天天上升,我写作的冲动也在一天天地膨胀,对书本的渴求也如干渴中的灾民,看学校发的书,挤时间到书店去逛书……   

  可一天只有24小时,在这一天里,我得工作,我得看孩子,我得睡觉,我得看书写作,有时真的觉得太累了,为使自己不那么累,我得学会放下,我的工作不能放,我的孩子不能放,我的睡眠不能放,那只能放下我钟爱的阅读与写作了,为了轻松,我渐渐远离了我的阅读与写作,当有一天,我接到某某社寄来的文件,说我的文被刊登了,我又动起笔写了起来,好久没看书了,写出来的文字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无力,那么地没有感情,我反思自己的近期表现,我有些惋惜,为寻找那个曾因点击率而自豪的自己,我又提起了手敲击了键盘,又舍弃了我的睡眠拿起了书。我在这些作家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以前不曾看到的一幕,我发现所有的大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是因为他们看了很多很多的书,写了很多很多的文。我不知道他们是先有想去表达自己思想的行动即写作,在写作中遇到了一个个难题,才去试着阅读,还是先有阅读积累出来的思想,才有了写作的欲望,阅读与写作孰先孰后?我至今未得其解。   

  我听刘校长说:爱写作的文一定爱阅读。   

  我又听教研组长说:要写作必须先阅读。   

  可我听巴金说:我成为大作家,不是我会写文,而是我感情丰富。   

  对于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我是先强调写作,还是先强调阅读,我寻思着,始终不得其解。但我知道一个只写作不阅读的人,她的文是肤浅的苍白的无力的,一个只阅读不写作的人,他只能沉浸在片刻的喜悦之中,我想只有边阅读边写作,边写作边阅读的人,才会让自己一天天丰富编辑评语阅读(作者自评)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期待佳作。(编辑留)

36

主题

71

帖子

4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0
沙发
发表于 2017-4-29 11:29:14 | 只看该作者
1957年2月22日,朱亚东出生于上海,号“无羁”,祖籍江苏镇江儒里,朱文公(朱熹)后裔(儒里朱氏系宋•文公朱熹嫡裔,迁儒始祖亨乃文公第八世孙)。举家迁居上海与清时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据祖父辈传说:“咸丰年间长毛造反,途经朱家圩遭地方民团,遂扬言杀光朱氏族人,故儒里朱氏移居海内外者甚多”。祖父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好文玩,清末在上海城隍庙得意楼经营象牙扇生意,世代商贾。其父朱志康,解放前在上海以炒货为生;解放后,公私合营,留任闸北区烟糖酒业公司总会计,精于珠算,行文记账尤重字迹秀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