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23:2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人谈起唐代大诗人李白,多数人只知李白是位浪漫的大诗人。其实,李白还有着巨大的政治抱负。“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们,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兔兔何足言。”他要建立的不是一般的功业,而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大功业。他对自己的政治才能自视甚高。   

  李白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研究者们向来众说纷纭。他自比孔子:“余亦不火食,游梁同在陈。”“时命或大谬,仲尼将奈何,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他对孔子是很崇拜的,被“赐金放还”之后,天宝十三载游南陵时,他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曾用孔子的不遇来安慰自己:“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直至临终,他还把自己不得意的一生和孔子联系在一起:“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他崇拜孔子什么呢?没有说。   

  他自比管仲、诸葛亮:“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第一次游长安时,他在《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赞美了诸葛亮和刘备的际遇: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表示自己也象诸葛亮一样,怀着济世的壮志:“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兄弟。无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他推崇诸葛亮什么呢?也没有说。   

  他又自比谢安。谢安在李白的心目中,是个完美人物的典型,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偶像。他向往谢安的潇洒闲逸的生活,赞美谢安蕴笈的风度,而最崇拜的是谢安德建功立业。他在很多诗里都提到谢安。“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他希望着和谢安一样的挽颓危、济苍生。   

  他也自比傅说、李斯。“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他自比东方朔:“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谛仙。”他爱慕的人很多,如苏秦、张仪、韩信、贾谊、荆轲等等。这些人三教九流,思想各异,政治思想也千差万别,而李白都以他们为自己的榜样。这除了从他们建功立业这一共同点着眼之外,李白也接受他们的思想影响,因此,李白的政治思想是颇为庞杂的。   

  李白在第一次漫游初期,虽有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但对于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却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一无所知。富裕的经济条件和顺利地生活境遇,使他失去了接触下层人民的机会。他对与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社会现实并不了解。而由于他当时还置身于政治生活之外,尚未卷进政治斗争的旋涡,他对于政治生活的内幕,也并有认识。他虽然渴望着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政治对于他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   

  第一次游长安,未被荐用,与失意的心情俱来的,是呈现他面前的官场的现实;朝廷并不重视人才。于是他有"谁贵经纶才,”的牢骚,有"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的叹息。离开长安后,在龙门的严寒冬夜,他再一次发泄了未被重视的失意心情:而我何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他去敲官场的大门,被拒之于门外。这就限制了他对政治斗争的内幕,特别是最高统治集团内幕的了解与认识。   

  李白对政治现实有所认识,是在他第二次进长安。"供奉翰林‘"之后。布管传说中的御手调羹,高力士脱靴是否实有其事,他曾经受到唐玄宗的重视却是事实。”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从他这两句诗里可以看到他当时的声誉与际遇。毫无疑问,他一下子走进了政治生活的中心,上自黄帝,下至达官显贵都接触到了。腐败,昏庸,穷奢极欲,是非颠倒,你争我夺,黑暗政治的种种现象一一呈现在他面前。而且,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不管他愿不愿意,他被卷进了政治斗争,并且受到排挤,打击,最后终于被"赐金放还"。也就在这个时期以后,他看到了政治生活的某些内幕,开始在他的诗歌中出现了抨击黑暗政治的内容。他看到了最高统治集团的腐败。他把它概括为;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整个最高统治集团的生活面貌,用"珠玉买歌笑"来概括,是十分形象的。统治集团既沉缅于声色之中,当然就不可能选用贤才。浸淫于逸乐与无心于求治,远贤人亲小人,是黑暗政治统治一体的两个侧面。这两个侧面的一些现象,李白是感觉到了。他不断地提到了这一点,例如,他抨击"连云开甲宅"的中贵,"鼻息干云霓"的斗鸡者,骄纵放荡,意气凌人的外戚;他抨击那种权奸得意,贤才落魄,是非成都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颠倒的不合理现实:"鸡聚族而争食,凤孤飞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珍;嫫姆衣锦,西施负薪。"他觉得所有这些现象,是"浮云蔽日"。李白对此愤愤不平。   

  他看到了君权正在削弱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用"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的隐晦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当时的政局。李白还模糊地感到,在繁荣景象的背后,衰败就要到来。李白对当时政治生活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与黑暗上。这种认识的产生,当然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他虽然没有更多地揭示当时黑暗政治的种种腐败现象,也没有接触到严厉的阶级对立的现实,但是,作为诗人,他对当时政治黑暗面的认识,则相当敏锐而深刻。对开,天盛世有如此深刻认识的,除杜甫外,并无第三人。对现实生活中的黑暗与腐败有这样那样的认识是一回事,而要对政治形势及其发展趋向作出分析与判断,是另一回事。李白从好几个方面看到了最高统治集团的腐败与黑暗,但是对于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对政治形势的总的情况,他却很不了解。北京治疗白癜风病的医院他估计总的政治形势的时候,却常常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他对当时总的政治形势的估计还是"天下太平",并且时时为生在太平盛世无用武之地而叹惜。作为诗人,他是深刻的,如果把他当作政治家,那么他就是幼稚的,迂阔的。   

  天宝二年春,李白写了一首<春日行>其中就涉及到对当时总的形势的估计:’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我无为,人自宁。"就是当时情景的形象描绘。这一番献宝望春楼的情景,唐玄宗自己也说过:"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其实,这样的"无为"实际上就是沉缅声色,不问国政,大权旁落;这样的"太平"不过是淫乐生活所造成的假象而已。在歌舞升平背后,正在进行着争夺权力的生死角逐。李白对总的形势的估计显然是错误的。   

  对于永王李璘的出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