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偶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8:1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朱巧玲的诗并不是我心里想要拜访的诗,鉴于某个人的原因,我必须首先抽离悬置内心的喜欢和不喜欢,怀着一颗谦卑的空白之心一字一句、带着冬季泡泡脚幸福你和她好奇和期待翻开《凤凰之逝》,向这位出生在七十年代,生长在长江边上的女诗人取经。   

  或许出自自己比较功利的阅读目的,我总是希望看到诗歌新鲜的涉足领域或者是不同与别人的言说方式,(这样的阅读目的不是在阅读别人,而是寻求自己,做不了好的批评),阅读完第一辑《途中》,我满怀失望,除了留下十三首诗反复出现的“虚空”二字,别无他者。于是我潜意识寻找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试图从中分析出诗人的创作风格。   

  整体来讲,朱巧玲是一位以自然入诗而非日常生活事件入诗的诗人,美味食品也有你所不知道的她的诗很简单,读起来不费力,没有过多的修饰,不需要读者反复琢磨,寻找胖的“实”与“虚”相应的诗歌代码。也不像某些诗人故作清高,假装超脱。她的诗中有着浓郁的古典情怀,好似象征佛的莲花一般典雅,又有着淡淡的禅意,老庄哲学的悟和诗歌悟的相融。   

  我知道写诗必然和行走相关,诗人在行走,所以一路写着,青衣江、九寨等的入诗成为了必然。诗人一定是热爱河流的人,而热爱河流的人必然与身俱来带着与河流相系的湿润。诗集多次出现的河流是诗人感情的依托,这条河流能让作者内心欲望的火焰熄灭,是女诗人从“凝视”的被动状态到主动深入所必须横渡的河流。   

  朱巧玲的诗给人一种错觉,她是安静的,从容的,足够淡定自然的,事实上正如诗人《没有真相,只有诗歌》所言“一般来讲,诗人会被自己内在的锋芒所伤,所以真正的诗人内在一定是支离破碎的”。诗人众多单纯剔透的意象并没有很好地将自己内心的支离破碎隐藏,回过头再读《途中》一辑,我找到了一首诗有感于风格即限制而作的《标签》。一个成熟的诗人必然会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风格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同一类型作品的反复生产,对语言新的探索没有任何帮助,是于自己诗艺提高毫无益处的垃圾诗,然而诗艺的提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谋求到的。诗人的支离破碎是自己对诗艺的执较为流行的进补法也有要注意的着,对诗本身的担当意识和风格的迷诱所形成的张力所致。除此以外,诗人矛盾的心理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理解,被误解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扰。一方面诗人知道被凝视会让她显得耀眼,所以很直白地呼吁“深深地打开我。不管用什么方式/不管身后有什么”;另一方面诗人也希望保持一份神秘,未知的才是最诱人的,她说“我是罕见的/无法被命名的人/你的观察无效/我接触范围只有风和被风吹着的这片旷野/它们容纳我的偏执和焦虑/并且为我/守口如瓶”。   

  诗人相信诗歌中存在凤凰,它并未远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