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岁未谈老 lmhwo0vo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6 18:4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把一年当作一生,那么这几天就是望见死亡的时候。这时候,最是触景生情的时候。   

  于是,又到了谈快说老的时候。年终岁末,年龄渐长,见着同事朋友,少不了感叹一声:一年又过去了,一岁又过去了,又老了一年!过去没感觉到岁月飘零,尔今总是日子短暂: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一个多月前预定元月中旬的车票,感觉很远很远,转眼一望,已经近在眼前了!   

  老不是说出来的,是每天实实在在过出来的。年轻时神采飞扬,面对镜子很少细看;现在洗完脸会关注一下一张不再年轻的容颜、看一下岁月沉积于脸面上的斑痕,时而挤眉弄眼一番,也找不出丁点可爱好看的地方,只好又一次徒增神伤。   

  看一篇文章说“一不小心就老了”,话很风趣,内容却很深沉,说小心不小心都要老。我还是喜欢“不小心”这话,它代表了青春匆匆、人生忙碌的状态,也体现了人们乐观面对老去的境界。说实话,在开行人生列车的时候,一心顾着动力、气候与方向,哪有时间、哪有心思想老不老啊!直到现在,老留下的印记都是童年时候村里那几个50多岁老人的。少年看他们的时候目光短浅、思维简单,那些老全是差不多的弯腰驼背、满脸灰黑、腔调沧桑,不知道年龄也根本没有年龄的概念。直到后来的后来才从父母嘴里知道他们大多是些50刚过不到60岁的人。天天跟我玩的堂兄爷爷跟我的奶奶差一周去世,奶奶年过70,以为六爷爷也不会太小。前些年说起老辈人来堂兄才说爷爷是59岁上死去的。过去的人经历了黑暗社会的天灾人祸,生活水平太差吃苦太多,加之没有医疗条件,年龄不大就老态龙钟、相继离世,这是今天社会环境下无法想象的。看今天的人,五六十岁还精神,七八十岁也没有当年五六十岁人那么老。这只能说明,人是环境的人,老是相对的老。   

  这从我当了好多年“老同志”也可以说明。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单位里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而我因为身份与工作性质无法更新替换,只好陪了一茬又一茬。可不老吗,现在连大头头都比我年轻,就别说不断更换面容的参谋助理小兵啦。所以在单位里,老资格是没人可比,时不时说声“我这么老的同志了,你们还跟我比什么”时,别人就打着呵呵说“对对”了。一个单位时间长了容易养成惰性、当“老”人久了,猛一听别人喊“小”好不习惯。那次出差见到老领导,他喊我“小胡”,喊完还笑着说也不小了;晚上接电话老张又喊“小胡”,说完也解释性地说习惯这样叫了。一想,人家这样叫也是有道理的,我在人家那里可不永远是小嘛。也像我见了好友,小X小X地喊,称呼得亲切自然,面对小辈其他人再“注释”一遍:我们一拨人,习惯了这样叫的。   

  当然无论怎么叫,年龄不饶人是真的。我们就这样老了,一不小心,面貌“改天换地”。小时候嫌小,同学间早早地学大人一样喊“老X老X”的,现在老了,又放不下刚工作时的叫法,“小X小X”地叫。小时候的老是小,现在的小是老。或许人生来就是没什么想什么,要什么没什么呢。   

  事实上,人生真正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老去。有人说,人从生下那天就往死路上走。此话过于写真,听起来有些直截了当。好些真话都是这样的,话糙理端。那么,人该怎么样老去,特别是活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怎样面对近在咫尺的老去呢?回答这个问题的,不应当是我或者我们,而是那些已经老去的先辈。比如大家推崇的杨绛先生等,应当是优雅的代表;以名言“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闻名的黄永玉先生,则是“嬉笑怒骂看世界、玩世不恭看生活”(起码表面上是如此)的代表;季羡林等人,则是严谨俭朴勤奋的代表。之所以拿他们作代表不拿身边更熟悉的老人说事,是因为他们足以代表我心目中老者的形象,而且大家相对了解一些。如果问我,三者之中我更喜欢那一个,我无法选择,因为他们都是我喜欢的老者,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都是我追求的目标。比如杨先生的学问积累,她对生命的谦和,她对生死积极而淡然的态度,她那种优雅不是谁都能学得来做得到的,她就是活着的丰碑。比如黄永玉先生。我看过他的画,也读过他的小说,还欣赏过他透露着顽皮与调侃格调的漫画,尤其是他为这些漫画配写的带着哲理与诗意、讽刺与幽默的语言,如果不看他写下姓名年岁,让人想不到他是位年逾九旬的老者。季羡林先生是位像乡下老农一样的辛勤耕耘者,这样的老人,名人里很多,好多科学家都是如他一样的人。如果说杨先生与黄先生是先天有某种秉赋的话,那么季先生就是大多数成功大家中的一个,是靠艰苦砥砺不辍奋斗赢得了生命的光荣。自然,世人注目大家巨匠毕竟是小众,更多人还是生活在平常日子里,还得在平平淡淡的生活里老去。但从老人的生命角度、生活方位看,大家与百姓之间,并没有天然鸿沟。好多方面相似多于区别,同类大于异样。在我认识的人中,铁路工人王师傅就很特别。他80多岁年纪了,天天拾掇的利利落落。老伴逝世了,不愿意给孩子添负担,独自生活在偏僻的戈壁小城里,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像房间里卫生一样时刻窗明几净,我们这些与他子女有交往的人去问他有没有什么帮忙干的活,他总是说没事没事。我想,如果他是个学问家,一定会是个如季先生一样让人尊崇的人。平日生活里像季先生的人最多,因为这些勤俭、耐劳、严肃、刻苦、谨慎的东西,是普遍留存在老人身上的品质气概,也最容易让大家治疗白癜风有哪些药学习光大。为老,仅有这一点,已经令人敬仰不已。   

  对大多数人来说,一路走来,重要处是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应当是学习,应当是大度,应当是“宠辱不惊,看窗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要找前边说的那几位和所有长寿老者身上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习,就是顺其自然,就是看得开、放得下。做学问的养成学习习惯好像是应有之义,但像我的父亲那样的农民生前近80岁了还天天手不释卷、像退休铁路工人王师傅这样的人80多岁还跟着一帮五六十岁的女士们在广场上学广场舞,因为他们保持着这样一种精神,才把老年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令人羡慕。同时,如果没有看得开、放得下的胸怀气度,杨绛先生送了女儿再送走钱钟书先生,还怎么往下活?黄永玉先生“文革”期间被“四人帮”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如果他不从容应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