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小木猫 返回首页

野猫的个人空间 https://woodenkitten.com/?53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在苏格兰寻找独立的血脉依据

热度 2已有 1038 次阅读2015-12-5 19:23

在苏格兰寻找独立的血脉依据

                                      
Andy Hasla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Sving til venstre.”(挪威语“左转”——译注)于尔根(Jurgen)用他悦耳的北欧嗓音发出一句指示。握着方向盘的戴维点了点头,将车向左转。我们离开爱丁堡才一英里,但因为有戴维——我的挪威裔美国男友,还有于尔根——戴维的GPS里那个说挪威语的男人,我感觉自己已经深入到维京腹地。

一般人大概不会想来到苏格兰寻找北欧文化的痕迹。但在去年9月独立公投前的几个月里,举国上下都在谈论这个话题。斯堪的纳维亚人占领苏格兰的历史,最近的也要追溯到六个世纪前,然而许多民族主义者提出,维京文化的血脉是苏格兰身份认同的一部分,进而成为独立的依据,公投以失败告终,但这种认同在公投后却变得越来越强烈。

历史并非唯一因素:苏格兰民族党(Scottish National Party)还希望选民们放心,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邻国的相似之处——较小的规模,环保意识以及挪威式的石油储备——足以保障它的繁荣。甚至有资格进入北欧理事会(Nordic Council),这个跨政府组织的职责是促进五个北欧国家和三个自治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

作为一个丹麦新移民,我还在努力寻找自己的斯堪的纳维亚认同,因此这样的主张对我很是吸引。要想成为北欧人,除了热爱自行车、郁郁寡欢的电视剧和咸甘草糖,还需要做什么?为了寻找答案,戴维和我将从首府开始,驱车一直深入当年维京人的土地,走得越远越好。

Andy Hasla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匹设得兰矮种马。

我们的起点是在爱丁堡的苏格兰国立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Scotland)。据史料记载,维京人最早入侵不列颠群岛是在八世纪末;心惊胆战的修士们时常在编年史中提起这些北方强盗,他们一路奸淫掳掠,杀向苏格兰高地。然而在博物馆里,北欧人的残暴形象正在发生改变:他们并非全都是嗜血尚武的匪徒,甚至不全是男人。馆中展出的工具、珠宝和一座重建的墓葬都在证明,维京生活也有祥和的一面,还表明斯堪的纳维亚(的男人和女人)曾在苏格兰扎根,开展农耕、贸易和家庭生活。“和当地人的关系并非总是敌对的,”在某个陈列柜上可以看到这样充满正能量的文字。

而在8月底的那一天,我看到的根本是敌对的反面。一间理发店里满是蓄着伐木工大胡子的男人,这说明他们要么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要么是布鲁克林人士。在理发店的附近,我们找到了林场餐厅(Timberyard)。粗犷的木地板,一罐罐正在发酵的蔬菜,让人很容易把这里想象成风声鹤唳、满目寂寥的斯德哥尔摩半岛,而不是苏格兰首府。至于菜式,从餐前嚼劲十足的酸面包配自制黄油和欧当归盐,到餐后的野生车叶草茶,都是明显的北欧风味。中间是洒满当地花草调味料的精致菜肴:几乎全生的扇贝薄片,装点着野葱花瓣;鲭鱼的表面炙烤成焦黑,瓦解了鱼肉的肥腻,再佐以酸奶和多汁的旱金莲叶。

“很难不被影响,”本·拉德福德(Ben Radford)大厨这样评价本餐厅的北方元素,他称之为“现代苏格兰”菜。“文化上我们很相近。我们用一样的食材,让它们发挥自己的本色,这样一来,每一道调味都是鲜明、清脆、干净的。”

在格拉斯哥,两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将这种文化亲缘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格雷恩·霍格(Graham Hogg)和阿历克斯·霍布戴(Alex Hobday)创办的咨询公司Lateral North正在帮助苏格兰北部地区的城镇开发自己的北欧潜能——成为一个运输和绿色能源枢纽。“我们有一样的气候,一样的地貌,连黑色幽默都一样,”霍格说。“我们希望大家不要把苏格兰当作欧洲的尽头,它应该是北欧的入口。”

Andy Hasla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自然疗养公司在苏格兰约翰欧格罗兹修建的一些颜色鲜艳的北欧式房屋。

那么,该去门口瞧瞧了。在西高地有一些维京文化相关的去处。但是霍格说,要在苏格兰寻找最强烈的斯堪的纳维亚风,得去奥克尼(Orkeny)和设得兰(Shetland),于是我们打开GPS向北行进。“Rett frem,”于尔根指示我们向正前方行驶,在我看来这是在认可我们的决定。

几个小时后,挪威出现在地平线上。事实上并不是挪威,只是一些北欧风格的房子——尖顶、线条清晰、粉刷了明亮、鲜艳的颜色,跟涌动着的北海形成巨大反差——这一派景色,放到卑尔根也没人会觉得有什么异样。我们抵达了约翰欧格罗兹村,号称苏格兰大陆最北端(尚存争议)。除了几爿纪念品商店和一片大小够旅游大巴掉个头的停车场,这里什么都没有。

然而,从事酒店开发的自然疗养(Natural Retreats)公司给这里增添了不少吸引力,他们建了一座哥特式旅馆,在旁边又加了几座北欧式木屋。这些小屋叫做toft,一个自北欧的“农舍”或“家宅”变化而来的词。所有toft都刷了不同的颜色,里面有提供食宿服务的公寓。这些房间既宽敞又有品味,良好的采光和清晰的线条彰显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特质。“很直截了当,”自然疗养公司技术服务主管亚当·高夫(Adam Gough)这样评价北欧风格。“有很悠久的历史,跟斯堪的纳维亚有着紧密的联系。”

然而,无论是斯堪的纳维亚流还是更新潮、柔和的维京风,都没有影响到附近的威克(Wick),这个地名取自古诺尔斯语“海湾”一词。在一个叫Norseman(北人)的酒店,我们问前台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她说她也不太清楚。“因为他们曾经到这些山里来奸淫掳掠?”她说。“就是维京人常干的那些事。”

Andy Hasla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约翰欧格罗兹的路标。

不难看出为什么她会保持这种印象。在曾被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称为“世上最破的破镇子”的威克,唯一值得游客驻足的是一座古堡废墟,可能是在12世纪由诺尔斯伯爵哈拉尔德·马达逊(Harald Maddadson)所建。这是苏格兰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堡之一,至今仍有四层楼高,防御壕沟和险峻的峭壁将城堡和大陆隔开。这是个让人心潮澎湃的地方,荒凉而威严,不难想象它作为劫掠者的据点的样子。

生活在这一带的苏格兰人,会觉得自己是维京人吗?当我们站在前往奥克尼岛的渡轮上,望着渐渐消失的不列颠大陆,心里想着的就是这个问题。“我说不好的是,”戴维说,“他们究竟是真的对自己的北欧历史有认同,还是只是一个营销伎俩。”在圣玛格丽茨霍普登陆后,我们算是找到了第一个答案,作为奥克尼主岛的入口,这个满是石壁房屋的漂亮小镇十分招人喜欢。我们重新启动了刚从船上下来的于尔根,向集市城镇、奥克尼群岛首府柯克沃尔的“高原骑士”酒厂(Highland Park)进发。那是不列颠最北的威士忌酒厂(我们此行会经过很多号称“最北”的地方),出品顶级的苏格兰威士忌,皆以真实或虚构的维京人物为名:Eibar、Thor、Loki。

“我们是浸透着维京历史的,有许许多多幻异故事,有了故事,东西就更好卖,”高原骑士品牌传承经理帕特莉西亚·雷特逊(Patricia Retson)说,她刚刚带着我们参观了阴冷潮湿的酒窖和装潢精美的品酒厅。“但是我们也在努力建立一种真正的联系,这种联系要想发挥作用,必须得纯正才行。”为此,酒厂出品的Loki(洛基)用甜苹果的芳香构成了一种调皮的气质,但尝起来却是烟熏和木味。而它的Leif Erikssonis(莱夫·埃里克松)是在百分之百的美国橡木桶里陈放的。

Andy Hasla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奥弗尔的伯爵酒廊考古遗址。

与此同时,在柯克沃尔市中心那座砂岩建造的罗马式大教堂里,存放着诺尔斯世袭的奥克尼伯爵圣·马格努斯·厄林德孙(St. Magnus Erlendsson)的遗物,他在12世纪初被一个敌对的高地领主击败,后被册封为圣人,在这里的邮局门楣上,至今还有维京人的船只造型。在唐娜·黑德尔(Donna Heddle)看来,跟维京的关联绝对不只是市场营销那么肤浅。

作为北欧研究中心(Center for Nordic Studies)主任,黑德尔博士能在每个角落找到诺尔斯文化的痕迹:将介词放在句子最后的奥克尼方言;强调平等主义、摒弃尊卑或等级的社会正义观念;还有,她说奥克尼人有66%的挪威人基因。北欧特征让苏格兰人对英格兰产生了身份认同上的隔阂,同样也让奥克尼人跟苏格兰大陆有了距离感。“维京人现在很时兴,”她说。“但对我们来说不是那么简单。在我们的编织图案、我们的航海技巧、我们的进取心里都能看到。这是一份鲜活的遗产。”

鲜活的,但同时也是死的。离开柯克沃尔,我们驶过呼啸的山间和泥泞的田野,来到奥弗尔以及“伯爵酒廊”(Earl's Bu)考古遗址。据中世纪的《奥克尼伯爵萨迦》(Orkneyinga saga)记载,这个有将近一千年历史的遗址,不仅包括马格努斯的那个残暴的堂兄弟哈孔(Hakon)所建的一座圆形教堂,还有一座宏伟的酒廊,也就是bu。和大多数维京酒廊一样,这里发生过不少暴力事件(离教堂这么近还是有好处的;斗殴者可以溜到隔壁去忏悔他们的酒后行为,涤净灵魂后,回去继续痛饮蜂蜜酒)。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简朴的游客中心看了一部电影,讲到一句酒后的恶语导致一场酒廊大屠杀的事,或者就是我们看了太多的《权力的游戏》,总之当戴维和我来到一片萧瑟的石头教堂废墟(它的弧形墙壁尚存三分之一)时,我突然提起一把空想的战斧朝他冲了过去。经过一场短暂但按设想应该相当血腥的打斗,我们咯咯笑着瘫倒在草地上。

Andy Hasla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哈马尔的一处维京长屋遗址。

这么多的维京历史是会有这种影响的。奥克尼到处都是类似的考古遗址,所以我们有的是机会完善我们的历史重现演技。在绿草遍野的梅肖韦(Maeshowe)地下有一座用12世纪的卢恩文字标出的新石器时代古墓,夹在我们和墓穴之间的那只羊,成为我们两个劫匪的刀下鬼。在只有趁着每天退潮那几个小时步行前往的博赛镇(Brough of Birsay),我们在一个标着维京桑拿浴场的洞穴里出了点汗。然而附近的男爵磨坊(Barony Mill)是个没什么幻想的地方,磨坊主布莱恩·约翰斯顿(Brian Johnston)在那里磨bere,一种味道比小麦还要鲜明的地方品种大麦。“很多人认为它是维京人带来的,”带我们参观这座19世纪水车磨坊的约翰斯顿说。“除了这里之外,只有挪威能种这种麦子。”

烹饪上的联系,在设得兰群岛上体现得更为明显。经过彻夜的轮渡,我们一大早在主岛登陆。在设得兰的首府、也是唯一的正经城镇勒维克,我们趁着等待一家小餐馆开门的当口,在工业味十足的建筑和还没开门的毛衣店之间闲逛了一会。在摄入适量咖啡因后,我们立刻跟于尔根会合,向南进发。设得兰是个几乎没有树的地方,整个地貌不是贫瘠就是荒凉,但期间点缀着几匹可爱的小马,那是当地特有的设得兰矮种马。多石的土壤和几乎永远不停的风解释了当地的饮食特征——基本上不存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但即使这种匮乏也不足以完全解释为什么会有“房椽羊肉”(reestit)这么奇怪的菜。

“这东西在餐馆里吃不到的,”《设得兰食物与烹饪》(Shetland Food and Cooking)作者玛丽安·阿尔米塔奇(Marian Armitage)一边跟我说,一边在一块化石般的肉上切下几个硬梆梆的肉块,我们到她的厨房来是要学做当地的美食。“除非他们是有了什么离奇的想法。”从她家的包窗门廊往外看,隐约能看到远处的一些断壁残垣,那是雅尔邵夫(Jarlshof),另一座诺尔斯殖民地。阿尔米塔奇把一些羊肉放到锅里煎,并跟我们介绍这种肉的制作工艺:生肉放在海水里腌一下,然后挂在屋内的木椽上,最好下面用泥煤烧火,这样可以给肉加入烟熏味。我吃了一口:说离奇绝对是合适的。肉味肥肥的,很咸,像是……呃……腐烂的味道。“嗯,在海上辛苦了一整天,”戴维说。“回来当然就想吃这个。”

Andy Haslam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奥克尼柯克沃尔的高原骑士酒厂。

然而我还是很激动的。几年前在法罗群岛——北大西洋上一个大约在挪威和冰岛中间的地方,我试过一种类似的东西,那里的人会做半干风肉(raest),就是把生羊肉挂在通风的小屋里,在没有烟熏或盐渍的情况下风干几个月。于是我就问阿尔米塔奇,半干肉和房椽肉肯定是同一道菜的两个版本,并且是一种北欧亲缘的证据?“不对,”她说。“你说的这个应该是vivda。”原来设得兰人曾经也有完全相同的一种做法——只是用了诺尔斯语“腿肉”一词来称呼它——后来盐在岛上普及起来以后,就不这么吃了。

午饭后,我们调头(“Snu rundt,”于尔根说)向北行驶。一路上有一些很有帮助的路牌,把岛上那些古诺尔斯语地名翻译成了英语(“Tingwall,议会之地”),最后我们很不合时宜地在峡湾边的一辆小吃车前停了下来,吃了个手撕猪肉三明治。接着我们又乘了两趟轮渡,终于来到设得兰群岛最北端、也就是苏格兰最北端的安斯特岛(Unst)。

安斯特的维京乡村遗址是全世界——包括斯堪的纳维亚——最密集的,在这个46平方英里的岛上有60座长屋(longhouse)。上岛后的第一站是哈马尔(Hamar),我们绕过一群好奇的羊和一头警惕的公牛,沿着其中一座长屋留下的矮墙走了走,墙上长满了情操(这次戴维躲过了一场被敌人征服的历史戏,因为脚下到处是粪便,打起来会很难看。)站在应该是房屋正门的地方,我俯瞰着波光粼粼的峡湾,然后低头,看到一堆啤酒瓶碎片。想到本地的孩子也许把这座古老的宅邸当成了饮酒聊天、调情、和自己的维京过去联络的场所,我感到很欣喜。

Abi Radford

爱丁堡的林场餐厅。

但是在斯基德普拉特尼(Skidbladner)——路边的一艘复刻版维京船,一位志愿导游对往昔与当下的交汇持有一个更乏味的解释:经济所需。志愿者身穿一件羊毛裙,上面扣着饰针,这大概就是回到陆地上的维京女人的打扮,她一边招呼着访客,一边手上还干着针织活,这种北欧式的单针环织是比棒针环织更古老的技艺。她带我们参观了斯基德普拉特尼,这是一艘19世纪在一座挪威维京墓穴中发现的船的全尺寸复制品,她说安斯特的经济基础曾经是皇家空军基地。“但是几年前他们关闭了基地,这就留下了一个可怕的窟窿,”她说。“维京旅游就是打算用来填补它的。”

眼看已经快到苏格兰国土的尽头,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上。幸运的是,就在我们即将到达设得兰北端时,我们发现了瓦尔哈拉(Valhalla)。它看上去更像个仓库,而不是诺尔斯神奥丁为阵亡将士准备的灵堂,不过那可能是因为,至少在安斯特,瓦尔哈拉是一家精酿酒厂。这个名字不是创始人桑尼·普利斯特(Sonny Priest)想出来的。“维京那一套已经被用滥了,所以我是很反对的,”他说,但他输给了地区委员会里的一些比他更有远见的人物。如今普利斯特的Old Scatness(因设得兰一处维京殖民地遗址而得名)和Simmer Din(设得兰人用这个短语形容漫长的夏日暮光)牌爱尔啤酒远销至格拉斯哥和奥斯陆。

他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自己祖先的历史。“在我小时候,跟诺尔斯文化感觉要更亲近一些,”他话说一半,低头闻了闻一袋啤酒花。“那时候我们在用很多这种词,捕鲸的会来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航海技巧是祖上传下来的。现在呢,有时候我觉得只是给游客看的。但是维京传统依然是让每一个设得兰人很自豪的东西。”

到头来,无论是那段维京岁月,还是想象中的北欧未来,都不足以让苏格兰跟英格兰一刀两断。但是在我们的最后一站,戴维和我终于看到,为什么分裂差一点就成功了。在设得兰群岛中最北的一个有人烟的岛上,我们徒步走过萨克撒-沃德(Saxa Vord)的石楠花丛,来到北边的海崖。往东200英里是挪威;往北越过马克尔-弗拉加(Muckle Flugga)就是北极。我们看了日落,回到车中。“Reisen slutt,”于尔根说。没错,这就是此行的尽头。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brav 2015-12-5 22:19
苏格兰山地人不多了,而城里人却很少有想独立的。一些政客搞独立只是想捞谢好处
回复 才英 2015-12-6 11:16
苏格兰人上次投票独立失败,也就没什么独立希望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