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猫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九山专访吴志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6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5年9月广州,迎来一场聚焦实业初心与公益担当的深度对话。对话一方,是吴志阳——侨兴集团核心推动者、中电通信(CECT)前董事长,中国通信行业从电话机普及迈向手机创新时代的重要开拓者;另一方,则是以“全网霸屏”实力深耕品牌宣发领域的王九山。这场专访,只为还原一个真实、温暖、始终践行“以实业筑根基、以责任践初心”的吴志阳——他既以通信创新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推动企业海外上市,更以亿元善款驰援灾区、千名残疾人就业帮扶、家乡学校捐建的实际行动,让实干底色与公益温度始终同行。

  吴志阳,侨兴集团核心推动者、中电通信(CECT)前董事长,是中国通信行业从电话机普及向手机创新跨越阶段的重要开拓者。他早年随父亲从福建晋江远赴深圳,以2万元借款起步切入电话机代工领域,1992年参与创立侨兴电信工业有限公司后,主导研发出中国第一部液晶显示电话机,填补国内相关技术空白;1999年推动侨兴环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首家赴美上市的民营企业,其后侨兴电话机连续11年位居全国销量前列,1999年、2004年、2005年多次斩获全国第一。2001年,他斥资4.7亿元收购中电通信(CECT),确立“中国的,世界的”品牌定位,2007年推动其登陆美国纽交所,并带领团队推出超长待机手机、手写功能手机、Yami手表手机等创新产品,开创国产手机差异化发展路径。在深耕实业的同时,他始终践行社会责任,汶川地震时带领侨兴集团与中电通信合计捐款1亿元,长期吸纳千名残疾人就业并成立再就业培训机构,还在家乡福建捐建小学助力教育事业;如今仍保持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持续关注AI、数字资产等新赛道,以实干、创新与责任担当,勾勒出从闽南创业者到通信行业标杆的成长轨迹。

  

  一、创业起点:从闽南到深圳,2万元开启通信之路

  王九山:吴老师,很多人都好奇您的创业原点,了解到您早年是跟着父亲从福建到深圳打拼,最初的这段路想必充满挑战,能和我们讲讲当时的经历吗?

  吴志阳:确实不容易,这得从1987年前后说起。我父亲早年在福建晋江安海镇办过一家服装厂,叫安海服装厂,他当时当厂长,其实就是负责全盘的总经理。后来因为一次生意挫折——一个东北客户付了2万块定金,我们赶制了四五十万的羽绒服,结果货运到东北后对方失联,货款结不了,最后欠了供应商、裁缝师傅还有当地商业银行总共两百多万人民币,在老家实在难以立足。那时候我才15岁,刚小学毕业,就跟着父亲找姑妈借了2万块,半夜凌晨3点从厦门坐大巴到深圳。对我父亲来说是二次创业,对我而言,就是第一次真正踏入社会。刚到深圳时,我们凑着这两万块,跟几个香港朋友一起做来料加工,最早就是代工生产电话机,产品先卖到香港,再通过香港转口到欧洲、南非这些国家。1990年到1992年之间,我们先在深圳布吉海关附近办了红梅电子厂,还在香港注册了“瑞创国际”——“瑞”是我父亲吴瑞林的“瑞”,“创”是创业的“创”,算是我们早期的海外窗口。后来惠州招商引资,把我们作为重点企业引进,1992年就到惠州成立了侨兴电信工业有限公司,“侨”是华侨的“侨”,“兴”是兴旺的“兴”,从那时候起,侨兴电话机的研发、生产、销售基本都是我在负责,我父亲当董事长,我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算是真正扛起了侨兴通信业务的担子。

  

  二、电话机时代:研发首台液晶显示电话,开创民企赴美上市先河

  王九山:听您这么说,才知道侨兴的起点是带着“破釜沉舟”的勇气,一家小电子厂起步,一步步扎进了通信行业。而侨兴电话机后来能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肯定离不开产品上的创新,比如大家常说的“中国第一部液晶显示电话”,这背后应该有不少故事吧?您印象中侨兴在电话机领域还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成绩?

  吴志阳:最让我自豪的就是1994年,我们做出了全中国第一部液晶显示电话机。那时候国内电话机大多是传统按键款,功能单一,我去日本考察时,看到索尼、松下的电话机设计很新颖,就想着能不能把液晶显示功能加进去——当时很多用户需要来电显示,但市面上的产品要么是国外品牌,价格很高,要么就是没有这个功能。刚好有一家公司能做来电显示模组,我们就自己琢磨,在电话机机身上挖了个孔,把显示屏做成悬浮式的装上去,这在当时是国内首创。而且我们的产品比国外品牌价格低很多,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还填补了当时国内入网液晶显示电话机的空白。

  销量上的成绩也很亮眼,侨兴电话机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前二位,1999年、2004年、2005年这三年,销量直接跃居全国第一,更重要的是,1999年我们把电话机业务板块单独拆分,成立侨兴环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民营企业,当时在行业里算是开了先河。上市后还有个小插曲,2000年互联网热潮时,我们发布了跟韩国现代合作成立电话交换机合资企业的消息,当天股票就从5块钱涨到71块钱,一夜涨了18倍,这也证明市场对我们技术布局的认可。

  

  三、手机赛道:4.7亿收购CECT,打造“中国的,世界的”品牌

  王九山:原来这部液晶显示电话是您亲自带队研发的,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让侨兴成了“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国内民企”,这份成绩确实难得。而在电话机领域站稳脚跟后,您又果断进军手机市场,收购中电通信(CECT)这个决定,在当时应该是个不小的动作吧?为什么会选择通过收购切入手机赛道?收购后又怎么把CECT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吴志阳:2001年底决定收购中电通信,核心原因是当时做手机需要牌照,就像汽车要牌照一样,我们自己申请了很久没拿到。我父亲的一个哥哥虽然拿到了牌照,但综合考虑后,我们选择收购中国电子集团旗下的中电通信。网上有说法说我花3.16亿买的,其实总共花了4.7亿——先收购65%的股份,后来又陆续收购剩下的35%,最终实现100%控股。

  收购后,我们给品牌定了“中国的,世界的”定位,还把“CECT”这个英文名确定下来——“CEC”是中国电子集团的简称,为了避免跟国有企业品牌重复,我们加了一个“T”,代表“Telecom(通信)”,就是想走国际化路线。2007年初,CECT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整个收购、整合到IPO的过程,都是我一手操办的,当时我还兼任CECT的董事长和CEO,也算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掌门人之一。

  

  在手机产品上,我们也做了很多创新:比如第一个推出超长待机手机,用的是飞利浦芯片,最长能待机两个月,我们还做过测试,把手机从楼上摔下来、用车压过去都不会坏,特别受农民工、乡镇用户欢迎;还第一个做带手写功能的手机,准确率很高;甚至首创用金属做手机外壳,后来还跟施华洛世奇签约,在手机上镶嵌水晶,推出针对女性和儿童的Yami手表手机,通过电视购物渠道,一天就能卖700万销售额,一个月的广告费就投了5000多万,当时在行业里也算很有魄力的举动。

  

  四、行业洞察:佩服段永平的“专注”,警惕盲目扩张的教训

  王九山:从亿收购CECT,到推动其在纽交所上市,再到推出超长待机、手写、Yami手表手机这些差异化产品,能感受到您在手机领域的“敢想敢干”。而您在通信行业深耕这么多年,肯定见证了很多企业的起起落落,有没有让您特别佩服的同行?或者哪些行业案例,您觉得能给现在的创业者提个醒?

  吴志阳:我一直很佩服段永平先生,他做步步高电话机的时候就很成功,后来又打造了OPPO、vivo这些品牌。早年他还专门来我们公司参观,想挖我们的技术团队,我亲自接待的他。我最佩服他的,是他敢于在中央电台竞标“标王”,而且特别重视品质,还把经销商变成合作伙伴,建立了很扎实的终端销售体系——这种“重品质、重渠道”的思路,对我后来做市场有很大启发。

  至于值得反思的案例,贾跃亭的乐视手机算一个。当时他做乐视手机,专门请我给他提建议,我提醒过他不要跨业太广,但他还是同时做手机、汽车、影视,还收购了酷派,甚至每台手机都亏钱卖,最后资金链断了。其实当时乐视手机卖得不错,差点把小米打得很惨,但他铺的摊子太大,精力和资源都跟不上,最后没能撑住。这也告诉我们,做企业还是要专注,不能盲目扩张。

  还有摩托罗拉,2008年我去美国想收购它,结果它后来被谷歌、联想先后收购。如果当时能收购成功,我们的全球化布局可能会不一样,但现在回头看,也算是一段宝贵的经历,让我更明白“量力而行”的重要性。

  

  五、公益担当:亿元驰援汶川,千名残疾人就业帮扶践初心

  王九山:您提到段永平先生的“专注”,还有乐视“盲目扩张”的教训,这些都是很实在的行业经验。而除了企业发展,我们也了解到您在公益领域做了很多实事,比如汶川地震时捐了1个亿,还长期帮助残疾人就业,您做这些事的初心是什么?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细节?

  吴志阳:我觉得企业做大了,就该有社会责任感,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侨兴集团和中电通信一起捐了1个亿,其中光手机就捐了8000多万人民币,还有现金和电话机。当时我还自己派车去灾区,给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打气——看到我们捐的通信设备能帮大家打通电话、传递平安,那种自豪感是没法用语言形容的。那时候捐1个亿算是行业里的一个“门槛”,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这个能力,能为灾区出一份力,是我们应该做的。

  帮助残疾人就业是更早的事了,我们工厂最高峰的时候有1000个残疾人,还专门成立了残疾人再就业培训机构。其实招残疾人需要额外培训,成本比招普通人高,而且当时国家有残疾人就业免税政策,但我们没去申请——就是觉得能帮残疾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让他们能靠自己的双手生活,比什么都重要。另外,我们在福建老家建了好几所小学,改善家乡的教育条件;还帮父亲在无锡、福建灵岩建过太伯庙,在惠州、武夷山也建过寺庙,虽然有些是父亲主导的,但我始终觉得,能为家乡、为社会做些实事,是企业和个人应尽的责任。

  

  六、过往与未来:正视遗憾,以学习心态拥抱AI与数字资产新机遇

  王九山:无论是汶川地震时的大额捐款,还是帮助千名残疾人就业、建设家乡学校,都能感受到您和侨兴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落到了具体的行动里。回顾这么多年的创业路,难免会有一些遗憾吧?比如有没有让您觉得“如果当时选另一条路会不一样”的时刻?而现在AI、数字资产这些新赛道很火,您对未来又有什么规划?

  吴志阳:遗憾肯定有,比如早年马化腾先生让我投1000万占腾讯51%的股份,我当时觉得互联网行业看不懂,就没投,现在想想挺可惜的。还有2014年想收购波士顿电池——那时候宁德时代还没起来,波士顿电池的专利和三元材料技术都是行业最前沿的,我请了四大会计事务所审计,还找中国汽研中心做技术尽调,但我父亲听了财务的话,觉得研发团队工资太高,最后没能做成。现在回头看,如果当时收购了,我们在新能源领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布局,但那时候太年轻,眼界和能力都有限,这些遗憾也成了我后来成长的养分。

  至于未来,肯定会关注AI和数字资产这些新赛道。现在是技术迭代的关键期,不管是做企业还是个人,都得跟上趋势,先学习、再布局。比如数字资产,未来跨境电商、交易可能都会被数字交易所改变,香港现在也在积极布局这方面,这些都是机会。不过我目前的具体规划还不太方便多说,得等时机成熟。我现在最看重的是学习,毕竟我们是70后,要跟90后、00后合作,就得先了解他们的思路,比如“IP打造”“流量运营”这些,保持学习的心态最重要。

  

  王九山:其实遗憾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您能正视这些经历,还能保持对新赛道的学习热情,这份心态很难得。最后,想问问您,对于那些关注您、关注侨兴的人,还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吴志阳:侨兴从电话机到手机,经历过高峰也有过低谷,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我们做过中国第一部液晶显示电话机,推动过国产手机的创新,为行业培养了不少技术和销售人才,也为社会创造了就业、缴纳了税收,还在公益领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这些我都问心无愧。现在通信行业变化很快,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希望大家能抓住AI、数字资产这些新趋势,敢想敢干也敢坚持。而我自己,也会继续学习,争取在新赛道里再做些有价值的事,不辜负大家的关注。

  王九山:非常感谢吴老师今天的分享,从您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通信行业开拓者的实干、创新与担当。相信这些经历和思考,不仅是您个人的宝贵财富,也能给更多创业者带来启发。

  

  在专访过程中,吴志阳对王九山的专业能力与采访态度给予了高度认可,多次展现出对其的信任与肯定。提及王九山“网络霸屏第一人”的行业身份,从采访初期便积极配合王九山的拍摄需求,助力王九山更全面、深入地挖掘创业史和公益故事,认可其团队的专业实力,以及服务娃哈哈、蒙牛、茅台等头部品牌的丰富经验,坚信王九山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吴志阳”。

  

  【尾声】

  这场聚焦实业初心与公益担当的专访接近尾声时,王九山梳理着对话中提及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吴志阳的故事始终围绕“实干”与“责任”展开,没有华丽辞藻,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守。而吴志阳提及未来仍关注AI、数字资产等新赛道时的笃定,更让这场对话超越了对过往的回溯——它不仅还原了一位通信行业开拓者的成长轨迹,更以“实业筑根基、公益映初心”的内核,为当下创业者留下了关于坚守与担当的深刻启示,让这份跨越数十年的赤子情怀在对话落幕时依旧清晰动人。

  《九山访谈:名人对话》,我们下一期再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